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智慧工厂 > 正文

发展智能制造还需跨越六大制约

2016-11-28 08:39 性质:转载 来源:中国工业评论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四、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制约

创新性人才

创新驱动已经谈了很多年,然而,在缺乏人才与开放体系支撑的情况下,所谓的创新无非是“新瓶装旧酒”,缺乏本质的变化。对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来说,用传统的思维去理解未来的智能制造无法推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

智能制造并不等于机器换人。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且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自身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其催生的新产业生态更是需要大量合适劳动力。因此,如果不能形成智能人才支撑,企业可能跌入转型陷阱:有智能工厂,却没有人操作。“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知识结构复合型的要求更高,但企业普遍面临的窘境是,目前院校培养的学生素质和企业实际要求严重脱节,许多新业态已风生水起,但院校却没有相关专业。

在一个市场化的环境里,制造业企业应当积极培养与引进创新型人才,虽然这种投入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实力的,但一些龙头企业可以率先这样做。除了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如何整合人才资源也十分关键。这要求我们要有一个顶层的设计,即制度设计和体系设计,这样各行各业的制造企业才会有积极性。

全局性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需要架构设计,而这种架构,从集团企业的每个部门的架构形成,到产品、技术的研发细节,都需要结构性的思维和对问题分析的完整性、连续性。这些思维的缺乏会导致智能制造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现的各个环节发生“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东拼西凑”的现象。如果没有形成整体的架构运行机制设计,也会造成“重复投资”、“项目返工”、“未解决实质问题”等后遗症,不仅不能成为智能制造效率提升的方向,反而限制了公司的升级速度。

五、平台架构缺乏制约

中国制造进程中,我们重视在可见的硬件方面的投入,但是,在软件开发平台方面,我们还有着不少软肋。智能制造最大的特点在于“集成”特性,而集成就一定会需要基于“平台”来实现。而像AutomationStudio、西门子的Portal这样的开发平台,尤其是Pro-e、Solidworks、CITIA等这种集仿真、设计、制造等于一体的平台的缺乏,对于智能制造所需的“集成”形成羁绊。

六、安全风险制约

安全不仅包括技术性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包括管理性的安全问题,包括在法律层面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首先是我们谈到的“被攻击”、病毒防护问题,这些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能够找得到有效的解决机制。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使用权利界定问题会更加明确,信息作为最重要的资产如何管理、如何协作,仍缺乏法规方面的界定。

智能制造中的安全问题曾经在欧洲引起极为广泛的关注。基本上大部分设备厂商都在开发功能安全系统并已经投入应用,而我们对功能安全的投入相对还很少。

这很大程度上缘于我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传统上,我们认为系统安全不会有直接产出。实际上,对于智能制造时代的互联而言,其中一个单元的安全都会影响其他生产单元,某个机器的停机会造成巨大的关联浪费,因此集成系统的安全就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当然,很多安全问题本身也是因为基础缺乏,还没有发展到更高的自动化程度,或者没有升级到信息化融合的过程。对安全系统的清晰认识还制约着我们的智能制造进程。

智能制造业还需要国家资金、政策的支持,这也是制约因素,但是如果对上述六点限制能够有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行动,也足以让我们在智能制造业发展路上走得相对更加扎实些。

12下一页
相关阅读: 智能制造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