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V小车电气柜用滤波器,应用于减少电气受电磁干扰。
以下是电柜屏蔽设计的系统性优化方案,结合电磁兼容性原理与工程实践经验,从材料、结构、工艺等多维度提升屏蔽性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屏蔽材料升级
1. 高导电材料优选
采用铜、铝或铜铝合金覆盖关键区域,利用其高导电性增强电磁波反射和吸收能力。
对高频干扰敏感区域(如通信模块),使用多层复合材料(如导电橡胶+金属网),实现宽频段屏蔽。
2. 磁导率优化
低频磁场干扰场景下,叠加镍合金等高导磁材料,有效引导磁力线路径,减少磁泄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屏蔽结构设计优化
1. 连续导电路径构建
采用整体折弯成型工艺减少接缝,接缝处焊接或填充导电衬垫,确保屏蔽体电气连续性。
在散热孔/观察窗处安装波导通风板(孔径≤λ/5),兼顾通风与高频屏蔽。
2. 分层屏蔽策略
o 外层采用1.5毫米镀锌钢板实现基础屏蔽,内层使用0.8毫米铜箔覆盖敏感区域,形成复合屏蔽结构。
o 对变频器等强干扰源单独加装双层屏蔽罩,内外层接地点分离以防止耦合干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接地系统改进
1. 分层接地实施
功率地(主电路)与信号地(控制模块)独立布线,汇接至统一接地铜排,降低地环路干扰。
接地线截面积大于16平方毫米,长度小于0.5毫米,确保低阻抗特性(目标阻抗<0.1Ω)。
2. 屏蔽层接地规范
电缆屏蔽层采用360环接端子与柜体连接,避免“猪尾巴”式接线导致高频屏蔽失效。
多柜并联时,采用星型接地拓扑,防止电位差引发共模干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内部布线管理
1. 强弱电分离布局
设置独立线槽分隔AC 380伏,动力线与DC 24伏信号线,间距≥200毫米,必要时加装金属隔板。
敏感信号线优先选用双绞屏蔽电缆,屏蔽层双端接地。
2. 线缆路径优化
避免线缆平行走线超过300毫米,交叉角度≥90,减少互感耦合。
长距离信号传输采用光纤替代铜缆,彻底消除电磁耦合风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滤波与辅助措施
1. 滤波器件部署
主电源入口加装三级LC滤波器(差模+共模组合),抑制传导干扰(目标衰减≥40分贝或1兆赫兹)。
在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输出端安装磁环滤波器,吸收高频谐波。
2. 瞬态抑制保护
关键电路并联二极管,响应时间≤1,吸收5000伏浪涌电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制造工艺控制
1. 屏蔽体加工标准
焊接接缝采用CO₂保护焊,焊缝宽度≥3毫米,表面粗糙度Ra≤3.2μm,确保导电连续性。
喷涂绝缘漆前进行喷砂处理,增加屏蔽层与涂层的附着力,避免涂层开裂引发屏蔽失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验证与维护
1. 周期性检测
每季度测量屏蔽效能(目标值≥60分贝 GHz),使用法兰同轴装置定位薄弱点。
年检时采用红外热像仪扫描接缝处,温差>5区域需重新加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