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不断提升感知要求的背景下,美国Teradar公司近日正式走出“隐身模式”,发布号称全球首款商用太赫兹(THz)视觉传感器,并宣布完成1.5亿美元B轮融资,计划在2028年前实现量产上车。这一消息被业界视为汽车传感技术从“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组合向全新频段延展的重要信号。
美国Teradar公司总部位于波士顿,是一家专注太赫兹视觉技术的初创企业,由首席执行官Matthew Carey、首席技术官Gregory Charvat和首席芯片架构师Nicholas Saiz等技术团队于2020年共同创立,核心成员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在汽车工程、射频与光子芯片设计、电磁学和系统工程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
根据公司公布的信息,此次B轮融资总额为1.5亿美元,由美国VXI Capital领投,IBEX Investors、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The Engine Ventures以及Lockheed Martin Ventures等机构参与,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其模块化太赫兹引擎(Modular Terahertz Engine,MTE)的研发和量产能力,加速与整车企业及一级供应商的集成验证。目前,Teradar已经与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五家主流汽车制造商以及三家一级供应商展开联合开发项目,目标是在2028年开启首个量产车型项目。
Teradar此次推出的太赫兹视觉传感器工作在电磁波谱中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的太赫兹频段,被公司称为兼具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优点的“Goldilocks频率”。在这一频段,波长足以绕过雨滴、雾滴和雪花等颗粒,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穿透能力,同时频率又足够高,可以获得远高于传统汽车雷达的角分辨率和成像细节。据官方数据,其芯片可提供最高比现有汽车雷达高20倍的空间分辨率。
在系统架构方面,Teradar的核心平台是完全固态的MTE架构,这是一套可高度配置的芯片组,负责发射、接收并在芯片上直接处理太赫兹波,实现从信号产生到成像输出的一体化集成。该平台可以根据不同应用需求进行扩展,以匹配从SAE L1–L2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到L3–L5级自动驾驶系统对探测距离和分辨率的不同要求。公司在公开资料中强调,相比需要复杂机械扫描或昂贵光学器件的部分激光雷达方案,这种全固态、可扩展的芯片架构更有利于大规模量产和成本控制。
在谈到技术愿景时,美国Teradar公司首席执行官Matthew Carey表示,太赫兹视觉让车辆能够在任何天气、长距离下获得前所未有的感知清晰度,这种能力将帮助车辆提前识别危险并避免事故,他希望“通过极大提升感知性能,最终消除交通事故”。这一表述,清晰地把公司定位为以安全为核心驱动力的传感技术供应商。
值得关注的是,Teradar并未将太赫兹视觉局限于乘用车市场。公司在声明中指出,其技术同样适用于商用车、国防、安检、医疗和制造等场景,在这些行业中,复杂环境下的高分辨率感知同样是关键需求。结合此前Teradar在美国军方相关科研项目中积累的太赫兹成像雷达经验,这一跨行业布局有望在中长期形成更广泛的应用基础。
从行业视角看,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经过多年发展,传感器技术正从“堆叠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与鲁棒性”。面对雾、雨、雪、强光眩目等传统传感器难以处理的场景,太赫兹频段提供了一种兼顾穿透能力与高分辨率的路径。美国Teradar公司以“全固态太赫兹视觉传感器+大额融资+多家车企联合开发”的组合姿态出场,表明这一新型传感范式已经从实验室研究迈向产业化冲刺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