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即将出炉的大背景下,身处大湾区的企业如何顺应时代趋势,找到湾区的创新机会?
2018年10月18-19日,由亿欧公司主办,思贝克联合主办的“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y Areas Tech Innovation Summit, 简称BATi)将在深圳举办,集合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生物医药等一众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科技创新未来趋势,盘点技术革命下的发展契机。
腾讯大粤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前往报道,并于活动现场采访到了深圳鲸仓科技董事长李林子。
深圳鲸仓科技董事长李林子
仓库是人工智能落脚点
鲸仓科技业务范围涵盖仓储、分拣、配送、管理、考核等物流建设和运行的各个方面,在仓库系统研发、智能仓储设备制造、自动化控制、智能仓库规划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公司凭借专利的仓库自动化技术,致力于帮助广大电商和零售企业免费将仓库升级为自动化仓库,提供仓库业务代运营服务。
李林子鲸仓科技的优势是仓储机器人,关于人工智能在仓储方面的应用,他表示:“有几个点,第一个是规划与调度,这部分的复杂度需要一定的智能。然后在仓库里的行走和抓取,行走要用人工智能,得有地图,要有路径规划,抓取要识别物品的情况,找到抓取点和抓取路径和放回去。因此在行走和抓取两个环节在仓储里要好好好应用。无人仓是最好的人工智能实现的场景,他不像让机器人去开车。而仓库里是规范的空间,无人仓库是人工智能第一个落地的地方,是个非常好的一个场景。”他认为这有一个交互上升的过程,技术要有场景,技术在场景中慢慢提升。所以仓库是人工智能非常好的落地点。
“从仓储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都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这也是未来30年世界的主要的科技实现效率提升的关键点。这个大浪潮是需要把握住的。” 李林子强调。
据了解,鲸仓科技一直围绕仓储的四个现代化发展。分别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我们在2018年就完成智能化,在未来2019年我们要建成人工智能共享仓,把这个仓库开放给品牌商、卖家、零售商,有需要的可以按需付费,我们未来会有个这么样的先进的基础设施。”
湾区科创发展:优势与短板并存
李林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优势集中。“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非常集中,尤其是涉及一些硬件和软硬件结合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优势。我们的人才也是很充足的,在湾区内可以自然而然形成一些契合,因此我们在基础创新有优势。”
在李林子看来,最大的不足是教育学术资源缺乏。硅谷有斯坦福等大学,有智能企业和产学研一体化的配套,而粤港澳大湾区没有。“产都可以,但是学就差了一些,这方面差距比较明显。研呢,只能说是够用,但是前沿性研究还是少了一些。粤港澳湾区内的资源还无法完全对接起来,这也是个问题。”
此外,成本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壁垒之一。“南山区的人均的GDP年收入也相当于达了硅谷的平均水平了,生活成本也是差不多。就是说,可能在追赶方面我们的成本优势已不存在了,这也是个危机。”李林子指出
科技向东,制造业向西
针对上述短板,李林子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增加教育资源。“但是现在地少,人又多了,教育资源也是紧缺了。香港的教育资源是不错的,如果香港做学和研,深圳做产是不错的,当然这是个问题了。香港的学术氛围更自由一些,而国内比较困难。只要把香港利用好了,我们就把这个大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当然,深圳的房价也是个大问题了。”
李林子认为,对于软件类、技术类的,可以往东走,东部环境好。硬件和智能可以往中山走,中山目前还在作低附加价的产业,东莞也可以联合起来搞,科技要向东,制造业向西。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
2025-04-03 08:51
2025-04-03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