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NEURA Robotics与韩国现代三湖重工(HD Hyundai Samho)及其姊妹公司现代机器人公司(HD Hyundai Robotics)近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开发并测试应用于船舶制造场景的类人机器人与四足机器人解决方案。这项合作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 Automatica 2025 展会上完成签约,标志着全球船舶制造业向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德国 NEURA Robotics 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梅青根,由认知机器人领域知名企业家 David Reger 创办,是全球认知型机器人技术的领跑者之一。公司专注于融合人工智能、自主感知、边缘计算和语义理解技术,致力于开发“真正认知型”的机器人平台。其代表产品 4NE-1 是一款具备类人形态和功能的认知机器人,具备1.80米高度、80公斤重量,最高承载能力为15公斤,并具备3公里/小时的移动速度,适用于复杂作业环境。
韩国现代三湖重工是韩国现代重工集团旗下的重要船厂之一,位于韩国荣山,具备世界领先的大型船舶建造能力。而现代机器人公司则专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开发,是韩国工业自动化产业的支柱性企业之一,长期为制造业提供焊接、搬运等高精度机器人解决方案。
本次合作的核心在于:结合 NEURA Robotics 的认知型机器人能力与现代重工旗下的制造现场资源,针对船舶建造过程中存在的焊接自动化难题,共同开发新一代机器人解决方案。这不仅将提升船厂效率,更有望大幅降低对高技能人力的依赖。
NEURA Robotics 创始人兼 CEO David Reger 在签约现场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对我们认知机器人技术成熟度的肯定,更是在极具挑战性的工业制造领域中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我们将与现代重工共同为船舶智能制造树立新标准。”
韩国现代三湖重工执行董事 Sanghun Ryu 也表示:“我们计划率先部署满足船舶制造质量与环境要求的焊接机器人解决方案。通过这一合作,我们将打造更安全、更高效的智能造船环境。”
韩国现代机器人公司副总裁 Younghoon Song 补充道:“这一战略合作不仅突显了我们在船厂自动化方面的技术优势,也为船舶行业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机器人平台。我们将协同推进焊接路径学习、感知系统融合及现场适应性测试。”
本次合作背景是韩国乃至全球造船行业日益严峻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根据韩国造船和海洋工程协会的数据,到2027年,韩国船厂将面临超过12万人力缺口,其中焊工和结构装配工人最为紧缺。这一趋势不仅影响产能,也对交付周期和制造质量构成挑战。
而 NEURA Robotics 的认知机器人技术恰恰提供了潜在解决路径。其机器人通过视觉、语音、触觉和语义系统实现实时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具备模仿人类复杂行为的能力。与现代机器人公司的工业焊接技术相结合,有望实现机器人自主执行船体焊缝任务,解决高温、高粉尘、狭窄作业空间等传统机器人难以胜任的作业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NEURA Robotics 的 4NE-1 平台支持多任务协作模式,不仅适用于焊接作业,还可扩展至搬运、检测、抛光等应用。未来,韩国现代重工集团计划围绕该平台构建完整的“智能机器人船厂体系”,与人工操作实现高度融合,为其全球领先的造船业务注入新的技术引擎。
此外,三方将通过实地联合测试验证机器人在真实船舶建造场景下的性能,包括适应焊接变形、路径规划、工件识别等关键技术能力。预计首批原型机将在未来12-18个月内完成开发并投入现场验证。这也意味着,类人机器人在重工业领域的首次批量化部署,或将在造船业率先实现。
从全球制造业的视角看,此次合作不仅是一次三方协同的技术尝试,更是全球智能制造变革在重工业领域的重要信号。机器人从装配车间走向焊接船体、钢结构平台,既代表了感知与执行系统的重大飞跃,也将对产业工人结构与技能结构带来深远影响。
2025-07-08 09:43
2025-07-08 09:39
2025-07-08 09:37
2025-07-08 09:35
2025-07-08 09:34
2025-07-08 09:30
2025-07-07 17:40
2025-07-07 17:39
2025-07-07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