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圣东:以项目制开始
沉淀到一定程度
公元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大B业务的
机器人公司到底是产品重要,还是项目
重要?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徐圣东:To B的需求来源于客户,而客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刚开始,我们可能是一个项目制的公司,要不断做一些客户项目来了解行业。但做到一定程度后,就不能用项目制来发展,因为它会让你的公司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低效。这时候要做产品规划,用产品来满足定制,给组织做减法、提高效率,公司才能成长。
总的来讲,刚开始你不太可能知道未来所有客户的需求,要以项目制开始。沉淀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把自己的公司转成一个产品化的公司。
公元
明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产品
也有集成项目,它也是一个互相加强的过
程。那么在仓储物流机器人技术层面,你
会关注哪些点?哪些点有可能在未来几年
有所突破?
徐圣东:如果把仓储物流整个产业链打开来看,它可能分成三个大的场景——仓内、干线运输和末端配送。这三段里面都有机会。
以仓内为例,它分几大环节,入库、存货、拣选、分拣,再到打包、出库。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在解决拣选环节的需求,但这个链条里还包括很多环节。比如装车,仓库出库后,要把托盘的货装上卡车车厢,因为月台和车厢的变化比较大,这对机器人来说会有一定挑战。
再比如干线运输,我个人认为无人驾驶技术是可以在这个环节最先落地的,而通用场景下的无人驾驶我个人认为还需要挺长时间。
末端配送比较难,难点在于我们的城市、生活场景,在建造时并没有考虑机器人应用的问题,让机器人需要适应城市。
公元
这个视角挺有意思,它其实给我们是一
个物理空间的视角,从仓储到物流干线,
再到最后一公里,越接近人的环境,就
越难让机器人生存。
徐圣东:机器人在解决非结构环境的问题会比较困难。学界现在做的都是想用深度学习去解决一些问题,我觉得可能还有五到十年的路要走。真的解决问题,就意味着你不能只成功一次,而要每次都成功。
徐圣东:创业一定要把目标导向为
能不能产生价值
徐圣东:我认为创业更多是要做一些商业化思考,比如你的技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哪些场景下能够创造价值?这个场景有多大?现在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样的优势?之后再看,要做这个技术要达到哪些产品指标,不是技术指标,而是产品指标。你才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客户才愿意先给你投票。
技术再厉害,如果客户不买单,也是一个失败的产业尝试。要创业,一定要把目标导向为能不能产生价值,这是底层逻辑。你做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产生价值,为了服务客户,为他们创造价值,这样他才会为你的产品买单。
另外就是得要坚韧,创业对体力、心力而言,都是蛮困难的一件事。过程中肯定会经历非常非常多的挫败,不要怕失败,失败后要学习经验,之后再出发。所以一定得要坚韧。
我们公司比较强的一些企业文化,比如,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就不能让客户的项目失败,这是一个红线,这是我们底层的商业逻辑。你如果让一个项目失败,会有越来越多客户对你产生不信任。To B行业里信任和口碑非常重要。
2025-04-15 07:50
2025-04-15 07:48
2025-04-15 07:48
2025-04-15 07:47
2025-04-15 07:47
2025-04-15 07:45
2025-04-15 07:45
2025-04-15 07:44
2025-04-14 15:01
2025-04-14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