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在苏州开幕。会上,赛迪(苏州)分院联合苏州市软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十大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其中,来自相城的苏州海豚之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豚之星)(AI+仓储)正式入围。
接受调度任务、自动规划最佳路径、安全躲避障碍物、读取货物二维码……在苏州松下生产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机加工车间里,只要工作人员轻点IMR(无人搬运车)智能调度平台,下达指令,小巧灵活的工业移动机器人就能准确而高效地完成取货任务,即使货物重达1吨也能轻松完成。
该AI+仓储仓库的设计者正是海豚之星。“SLAM激光导航技术、视觉识别控制、‘小海豚’IMR机器人……这些核心技术在最强大脑‘IMR智能云调度平台’的调度下,综合利用货物、车辆、任务指令等数据,形成了这间智能仓库。”公司总经理姚海进介绍。
据悉,使用这样的智能化仓库,仓库的空间容积率可提高20%、人工成本降低30%,而且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只需要一两年时间就可以收回建设成本。同时,还可借助物料进出的数据、库存量、零件的周转率等物流数据,促进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的发展转型。
除了松下之外,海豚之星还为3C、物流、医疗等行业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AI+仓储仓库。“能在短短的2年多里取得这样的成绩,多亏了我们有一个核心研发团队。”姚海进说,该团队由留美博士后、东北大学硕士及资深结构工程师、车辆工程师、供应链专家等组成,目前已取得SLAM激光导航技术、视觉识别控制、远程调度系统方面的自主核心技术,并取得相关知识产权。
“目前我们的产品还只是单个仓库,建立一家工厂多个仓库之间的智能仓储是我们下一个目标。”姚海进说,这个目标成功的关键在于将智能调度云平台搭建在云服务器上,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集成在一个工业物联网的平台上,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智能监控调度策略。
“除了仓储之外,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进行智能调度,还能在多种导航方式、混合导航方式、多种AGV车型、大规模AGV的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下,实现稳定、安全、高效的调度。”姚海进介绍,以今年突如其来疫情下的工厂为例,不少工厂、企业无法按时复工,员工无法及时就位等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收益与发展,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支出,减少人员流动等,可开启生产制造现场等的智能IMR机器人搬运、智能监控云调度系统,开通线上服务模式。
其实,除了“AI+仓储”,相城在AI+生产、AI+设备维护、AI+质检等领域也硕果累累。以紫光云引擎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为例,为泰州某企业提供的基于AI深度学习的品控云服务,经过近3个月的数据收集、标注、训练,以及对模型的持续优化,目前模型的漏检率稳定在1%以内,并实现了产线的人员节约,同时还能实现不良品的批次跟踪。
为了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相城区还专门出台《相城区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2019-2023)年》,制定工业互联网专项扶持政策,从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保障全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集聚159家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2019年实现产值(销售)超300亿元,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
2025-04-03 08:51
2025-04-03 08:47
2025-04-02 09:01
2025-03-31 15:35
2025-03-31 15:33
2025-03-26 11:46
2025-03-26 11:45
2025-03-25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