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机器代替人”

2016-07-08 10:56 性质:转载 作者:修菁 来源:人民政协报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人发挥人的优势,机器人发挥机器人的优势,共同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机器取代人类。”6月13日至14日在浙江余姚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来自海内外数十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专家与百余位...

  “人发挥人的优势,机器人发挥机器人的优势,共同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机器取代人类。”6月13日至14日在浙江余姚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来自海内外数十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专家与百余位业界人士达成共识:人机融合,将是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丁汉教授指出,人机融合,即“人发挥人的优势,机器人发挥机器人的优势”,共同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机器取代人类。未来机器人将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与环境共融,更重要的是与人的协同,能够精确理解人的意图,“所思即所答”,延伸人体,放大功能。

  ABB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顾纯元以长安福特为案例: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上,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有一辆车下线;而且同一生产线上可以生产6种不同车型,每一车型的切换仅需18秒。“但这还不是人机融合,因为机器跟人还是完全分开的。”他话锋一转,未来人机交互、融合,才能实现物与人通过技术服务有机连接,从“中国制造”跨进“中国智造”。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教授孟庆虎提出一个颇具终极意味的问题: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吗?这问题源于以下令人百思不解的经典现象——在工业流水线上精确、高效、灵巧无比的机器人,何以在处理大多数生活事务(如简单的叠衣服、上下楼梯等)时表现异常笨拙。

  孟庆虎从移动性能、灵活性、操作性、传感能力和智能方面进行人机对比后发现,当前机器人的主要差距在于灵活性和智能,尤其是智能方面,“说实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表示,人的认知方式和过程机器尚难以模仿,人脑与肌体的联动反应机制机器更不能完美再现,其中蕴含了软件、硬件领域的巨大技术挑战。所以,真的想要机器人融入我们的生活,“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机器人必须知道人的存在,能够跟人共同生存。这要求机器人的辨识、认知能力大幅度提高,机器人变成社会的一部分,人机融合时代就真正到来了。”

相关阅读: ABB 人机融合 智能制造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