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设备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与设计

2014-01-26 08:52 性质:转载 作者:电子技术 来源:电子技术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RFID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1、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数据中心设备的规模不断扩大,设备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非自动化手工设备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大规模设备管理的要求,逐渐被采用计算机数据系统管理方式所取代。但数据采集仍然依赖先纸张记录,再手工输入计算机的方式。这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而且由于人为的因素,数据录入速度慢、准确率低。随着设备规模的持续发展,目前设备管理中的数据采集方式已难以满足设备管理快速、准确的要求。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遇到了设备信息采集与设备运行维护矛盾的问题,限制了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签粘贴与查看。一般来说,数据中心的设备上粘贴有两种标签,一种是设备出厂时设备厂家粘贴的设备条码标签,这类标签往往粘贴在设备后部边缘处,本身不方便查看,粘贴的角度也不适合条码设备扫描。而且设备上架运行后,设备后部往往连接各类线缆,查看设备条码时会对设备运行安全带来隐患。另一种是设备转固以后,设备上粘贴的资产标签。这类标签在粘贴位置的选择上存在问题。为了查看或扫描方便,标签需要粘贴在方便查看的设备前表面,而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设备的前表面一方面凹凸不平、粘贴不牢靠,另一方面标签粘贴也容易遮挡设备的警示灯,设备部件接口等。针对上述问题,设备管理部门做过大量实验,结果均无法令人满意。

  (2)设备更换流程复杂。设备维护部门在进行设备维修更换时,需要通知设备管理部门同时更改设备标签和设备管理系统中的设备信息,以保证设备信息准确有效。设备管理人员往往跟在系统维护人员后面疲于粘贴标签,并手工修改系统内的设备信息。当设备量巨大、设备更换频繁时,设备更换及核查工作更多依赖于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细致程度。然而,工作中的疏漏在所难免,设备信息出现差错时,则难以追查历史信息。而RFID标签的非接触自动读取方式,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引入RFID技术,利用RFID标签替代资产标签和设备条码标签,利用RFID阅读器自动读取方式,代替维护人员用眼查看或条码扫描仪扫描的方式。

  2、RFID系统设计

  (1)设备选型

  首先,由于设备量较大,希望读取速率较快,读取距离较远,一般来说高频标签比低频标签具备更好的读取速率和读取距离,同时技术和标准上较超高频标签成熟稳定。其次,数据中心设备因其金属表面以及机房环境电磁信号强,在标签选择上,需要选择具有较好封装技术的抗金属标签,以减少因金属表面反射电磁波而产生对标签信息读取的影响,抗金属标签成本较高,往往是普通标签的十几倍。基于成本考虑,放弃有源标签和大容量信息存储标签。第三,在RFID读写器选型时,除了考虑成本和需求外,需要选择与标签相适合匹配的读写器。

  (2)系统设计

  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当前的需求,RFID系统设计如图1所示。

  当设备到货后,在设备侧面粘贴RFID标签,标签内存储设备终身携带的唯一标识信息以及其他状态位信息。在库房和机房入口处安装固定式RFID读写器,读写器通过局域网同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连接,当贴上电子标签的设备进入或离开库房和机房时,电子标签内的数据被自动读取,并被上传至信息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员可实时追踪设备的状态和位置信息。同时,配备手持式RFID读写器,设备管理员可使用其自动进行大批量设备信息采集,通过无线网络与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设备信息自动上传至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进行数据比对,完成设备核查盘点功能。RFID系统实施后,很好地解决了标签粘贴与查看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设备核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