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央媒打call!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司南“硬核”科技

2022-08-03 10:30 性质:转载 作者:司南导航 来源:司南导航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双叒叕出圈!中国经济周刊8月1日刊发题为《田间“黑科技” 落实藏粮于技》的报道。报道提到,司南导航运用自主创新的“硬核科技”,打造北斗+无人农场,极大解放了农民的劳动力,提升了粮食生产的...

双叒叕出圈!

中国经济周刊8月1日刊发题为田间“黑科技” 落实藏粮于技》的报道。报道提到,司南导航运用自主创新的“硬核科技”,打造北斗+无人农场,极大解放了农民的劳动力,提升了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继2月人民日报刊登司南测量产品在海外的应用,北斗农机导航产品紧随其后登上人民日报社的发文,这份青睐显示了国内外市场对司南产品的高度认可。以下为报道内容节选。

2022年第1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

粮食稳,天下安。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科技是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逐年提高。纵观大江南北,北斗卫星导航农机等硬核科技装备逐渐成为农业利器;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被大规模应用,手机成为“新农具”……

一系列自主创新的“硬核”科技在种植、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保驾护航,极大解放了农民的劳动力,提升了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更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一批批年轻的“新农人”也运用现代科技掀起一股股“新农潮”,助力国人端稳饭碗。

司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 

“北斗+农业”的无人农场

对于河北省沽源县千山村的农场主老张来说,北斗系统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天上的星星”就在身边。

10多年前,老张开始承包土地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600多亩。农事不等人,每到春播之时,老张就算动作快也要“连轴”转上半个月。为了赶在雨季前完成播种,他每天需耕作上百亩地。但最令他头疼的是开农机的司机。

据介绍,传统靠人工驾驶农机的插秧方式会出现弯曲、并线等问题。“咱们之前都用划线机在地上划线,司机凭经验播种。农忙时,花高价都不一定能请到好司机”。老张回忆那些年,工人成本高,加上市场波动,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7年前,老张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一项新科技——司南导航北斗农机自动驾驶设备。

该系统基于北斗系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信息运行,农户只需按照步骤提前设置好程序,即可按照期望路径进行自动驾驶,无需全程掌握方向盘,只要在转弯时调整拖拉机作业方向即可,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这下司机问题可算是解决了。”老张笑着说,现在农田里开始出现女性机手,她们只需要坐在拖拉机上按下启动键,机器就可以自动一次性完成播种、起垄、开沟、施肥、铺设膜下滴灌和膜上筑土等多道工序,而且还实现了24小时作业。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南导航)技术工程师介绍,河北沽源当地独有的坡型地,在播种薯类时对农机导航系统提出了极大考验,老张使用的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即便在颠簸近30度的地面,拖拉机也能落子准确、接行精准。

“与传统人工点播相比,机械化播种播量均匀,能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打下基础,马铃薯每亩地都能增产10%,节约土地达到20%以上。”该工程师说。

近年来,伴随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农业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机收水平已分别超过97%、85%和9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跃升的农业现代化让粮农多种粮、种好粮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越来越牢固。北斗+农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翻越秦岭,长江之畔,安徽芜湖的水稻正值种植黄金期,和老张的农场一样,这里的田间,满是搭载了北斗无人驾驶系统的插秧机。操作人员无需触碰方向盘,只要将秧苗盘摆在栽秧台上,再进行简单的地块定位和数据传入,插秧机就自动在田间穿梭,栽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

据司南导航技术人员介绍,插秧机运用的北斗三号辅助驾驶设备呈现多个亮点效果。首先,农机作业精度更高,耕整地、插秧、植保作业不重不漏,土地的耕作面积也有所提高。

其次,降低农机驾驶技术门槛,大幅度降低机手的作业劳动强度,新机手和熟练老机手作业质量一样好,让老百姓轻松种田。

此外,还可实现“机器换人”,节约人工。例如安装北斗三号辅助驾驶系统的插秧机,可减少一个上秧用工,节约了人工成本,实现机器换人,缓解农业用工难问题。

除了插秧机,这里的拖拉机、植保机也加装了北斗三号辅助驾驶设备,构建耕种管收的平地、施肥、施药、插秧等北斗辅助作业环节,一个“北斗+无人农场”的应用场景应运而生。

目前,全国已安装农机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终端超过10万台,安装农机定位、作业监测等远程运维终端超过45万台/套。北斗系统已经深入应用于包括耕种、灌溉、收获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不仅有助于节约用工成本,也提升了农机手的收益和农业生产效率。

今年的“三夏”麦收作业中,北斗+农业可谓大显身手。国家精准农业应用项目监测数据显示,5月21日至6月4日,累计410568台装备了北斗智慧终端的稻麦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

同时,借助这些装配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国家精准农业综合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了农机作业数据整合,以及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收获和拖拉机作业的24小时动态监测。

安徽芜湖“北斗+无人农场”,无人驾驶插秧机在工作

目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动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60%。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粮食生产正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方式。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为全球用户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高精度GNSS板卡、接收机和全方位、多领域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自成立以来公司获得20多项荣誉证书,两次承研北斗二代重大专项“多模多频高精度OEM板”,参与国家863项目“基于相位的实时分米级北斗定位数据处理系统技术”,主导的“基于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的阅兵车辆训练考核系统”在2015年国家九三大阅兵中大放异彩。

  司南导航秉承“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企业理念,集中国高精度GNSS技术之大成,拥有一支多年专业从事高精度GNSS核心技术的本土研发团队,主要技术骨干40余人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在行业领军人物王永泉博士的带领下,公司打破了国外多项技术壁垒,突破了高精度GNSS核心算法、芯片、板卡、接收机、应用及产业化等关键技术瓶颈,拥有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数次填补了国内外GNSS在高精度领域的空白。2014年司南导航正式发布第一代高精度GNSS基带芯片,为中国北斗高精度GNSS板卡及接收机形成自主品牌和北斗产业化应用奠定核心基础。

  司南导航紧跟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趋势,灵活满足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需求,全面布局高精度GNSS生态圈,产品应用涵盖测绘地理信息、地基增强、智能交通、精准农业、机械控制、安全工程、工业测量等多个高精度领域,销售网络覆盖了亚太、欧洲、拉美、北美等全球六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在第29次南极科考、国家级北斗地基增强主框架网、中挝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之东盟首座北斗CORS站、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溪洛渡水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均发挥了重大作用。

  2015年司南导航正式入驻建筑总面积26000平方米的司南北斗产业园,作为我国主要的北斗高精度GNSS板卡研发、生产和应用中心,将成为带动上海、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北斗产业化基地。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