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监测运用
围绕抗洪抢险抗洪监测预警,省科技厅积极推动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等关键技术的优化和运用。
在7月6日,白洋河水库大坝背下游坝坡高程81米至71米左右,左右两端突发滑坡。左坝肩长90米、右坝肩长50米,肩部位有渗水,涉险面积约1000平方米,严重威胁大坝安全。在采用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监控坝坡滑动后,险情得到有效监控与控制。
同时在湖北武汉夏家寺水库、赤壁陆水水库、重庆开州水位调节坝、鲤鱼塘水库等工程汛前安全诊断和应急监测也成功应用大坝安全诊断与预警关键技术。
水下机器人应急抢险
水下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装备,具有安全高效、检测范围大、信息可溯源等优点,可帮助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水库运行状况,排除隐患。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发的水下浮游机器人、爬行机器人、吸附式机器人和管道检测机器人等多套水下检测平台,已具备较好性能,相关关键技术正在进一步优化与研发中。
2020年6月,云南黄水河水库大坝渗漏呈增大趋势,存在度汛风险。水下巡检机器人采用视声一体化深水渗漏探测技术,成功查明大坝渗漏原因,为大坝渗漏应急抢险处理奠定了基础。
在无人机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支持下,借鉴人眼双目视觉模型,建立人眼仿生双目视觉系统;利用全天候远红外热成像图像采集,进行河道及堤防温度变化监测;通过人眼仿生双目视觉图像与红外热成像融合,识别缺陷,实现堤防险情定位。
湖北省研发的线性无人机多目(双目+红外)视觉系统巡检装备已具备较好的性能,正在进一步优化与研发中。
湖北省在防汛抗洪中,5G等新技术应用广泛。5G+VR实时观测水位,可实现监控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掌握水位变化情况,提高汛期巡查工作效率;利用5G+物联网等,通过排水口、雨水管井、易涝点、水质、水库河道水位监测等物联网感知设备,打造水情数据“天眼”,可达到水务数据的透彻感知、全面互联。
5G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今年的防汛救灾中,这些高科技大显身手。掌握积水的动态情况后,后台能预判积水问题是否会发展成内涝,及时向所属街道、社区预警。今后湖北省将运用一系列“黑科技”从全方位帮助防洪抗洪工作,提高预警抢险的机动性和时效性,全力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