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上海交大“黑科技”:机器人分拣垃圾 小龙虾壳“废变宝”

2020-06-08 13:40 性质:转载 作者: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新华网上海6月4日电(吴一航) 每小时可精准分拣5400次的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人、“吃掉”湿垃圾变为电能的餐厨垃圾能源转化系统、虾蟹壳中开发资源的绿色提取技术……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新华网上海6月4日电(吴一航) 每小时可精准分拣5400次的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人、“吃掉”湿垃圾变为电能的餐厨垃圾能源转化系统、虾蟹壳中开发资源的绿色提取技术……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发布了系列“低碳”科研成果,为绿色生活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人。新华网 发

“快、准、稳” 垃圾分拣机器人干活就是利索

在上海交大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实验室内,超视觉垃圾分拣机器人演示了这样一段操作:机械手臂迅速抓取传送带上的废弃物,对纸类、塑料、玻璃等多种材质做出了准确判断,并将其放入对应的收集器内。实验数据显示,每只机械手臂每小时可精准识别并分拣不同品类垃圾5400次,分类准确率高达95%。

“我们通过赋予机器人不同类型的识别传感器,配套开发多种算法,使机器人能主动识别目标物的颜色、形状、纹理、材质等特征,实现精准分拣。”该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副教授李佳说,如果在一组垃圾分拣工作线上同时配置两只机械手臂,相当于54名分拣工人,这不仅“解放”了工人们的双手,同时也降低了因接触垃圾而导致的感染风险。

据了解,该款垃圾分拣机器人的研发技术壁垒非常高,研发过程需要光学、机械、控制、软件等多个学科体系之间密切配合。李佳及其团队数年来坚持产学研联合攻关,相继突破了十余项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了垃圾分拣机器人核心技术国产化。

李佳表示,目前,该垃圾分拣机器人已进入产学研技术推广阶段。下一步,研发团队将与一些国内环保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应用。

移动式餐厨垃圾废物能源化系统。新华网 发

餐厨垃圾有望变身家门口的“充电宝”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各地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进行。不过,随着天气逐渐炎热,不少市民发现湿垃圾在转运过程中所散发出的异味着实让人感到苦恼。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正在试运行一套餐厨垃圾能源化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将餐厨所产生的湿垃圾原位处理,还实现能源化转变。

“餐厨所产生的湿垃圾被投放进特制的厌氧消化罐,经过一系列厌氧发酵最终转化为电力。湿垃圾从产生到分解,几乎‘零’位移。”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副教授张景新说,该系统已经在项目合作伙伴新加坡国立大学尝试应用,应用结果表明,40千克的湿垃圾分解所产生的电能足够供1000台手机充电。

“这套厌氧消化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减少了垃圾处理带来的二次污染。”张景新说,整套系统浓缩在长约6米的移动式集装箱里,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餐厨垃圾能源化系统或将变身家门口的“充电宝”。

小小虾蟹壳上还有资源开发的“大文章”

“吃货”们对美味的小龙虾永远爱不释手。然而,还有一群人对小龙虾的热爱不是因为美味的虾肉,而是因为虾壳。

“日常生活中,大家吃完小龙虾,便会将剥下的虾壳归为湿垃圾处理掉。而在我们看来,虾蟹壳可不是垃圾,它们是天然可再生的资源。”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助理教授陈熙十分感慨,“虾蟹壳虽然是资源‘富矿’,但如果简单处理,其自然降解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势必会给环境带来额外的压力。”

据介绍,虾蟹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甲壳素和蛋白质,这三种成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碳酸钙可作建筑材料,蛋白质可作动物饲料,甲壳素可作化工和医用产品。但受限于传统提取工艺的部分缺陷,虾蟹壳的资源转化一直未能推进到位。

“我们研发出一种只使用二氧化碳和水来提取虾蟹壳中甲壳素的方法,整个实验过程几乎无污染物产生,且成本低廉,提取后的甲壳素纯度可达90%。”陈熙表示,甲壳素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且附加值极高,如果能将上述方式得到的甲壳素作为制备乙醇胺、含氮药物等化学品的原料,不仅能缩短反应路径、提高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和总体能耗,可以说是一项革命性的节能减排绿色工艺。

“科学研究的目的实质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生活,虾蟹壳的转化成果在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希望市民和有关部门能够关注,倘若虾蟹壳能从湿垃圾中分离出来,会更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利用。”陈熙说。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副院长何义亮在发布会上表示,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时尚,已在国内各大城市被推行,垃圾分类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这也正是该学院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学院也将更加大力地支持低碳环保项目的科学研究,为上海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特大城市,帮助市民践行绿色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 中国新疆棉花机器人助力机械化达97%
    在全球农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新疆棉花生产实现了作业模式的重大更新。近日,机器人与自动化新闻报道指出,中国新疆棉花机械化作业率已超过97%,并通过激光“摘蕾”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精细管...

    2025-07-22 09:09

  • 智造共振 创领新程 2025青岛物流装备展圆满落幕,AGV网为您盘点精彩亮点
    7月17-19日,2025中国青岛国际物流装备博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红岛馆)成功举办。作为亚太地区物流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盛会,本届展会吸引了近千家全球优质企业参展,集中展示物流装备行业的...

    2025-07-21 09:06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5年7月14日-7月19日)
    AGV网(www.chinaagv.com)是中国自动导航机器人(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行业网站!团队拥有超过23年的行业垂直门户运营经验,多年来见证了传统内部物料搬运从粗放化、低效率沿着更加智能化、...

    2025-07-20 08:59

  • AGV换电系统:上海洋山港 “智慧驼群” 的绿色动力核心
    7月的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155台自动导引运输车(以下简称AGV)组成的 “智慧驼群”在场地上穿梭不息。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在全球港机行业首创的AGV换电系统,正以24小时全天候的高效运转,为这...

    2025-07-18 10:38

  • AI+3D扫描:机器视觉技术弥合仓储与制造的差距
    随着AI、3D扫描与机器视觉技术的成熟,仓储物流领域正迎来一次与制造业差距缩小的重要变革。专家指出,物流环境较制造更复杂,但神经网络处理、硬件平台、软件工具的进步正让物流也能拥抱高端视觉...

    2025-07-18 09:07

  • 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跑进”工厂!浦东机器人产品、场景持续上新
    近日,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正式推出睿可(rico)系列的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睿可MR73A与睿可MR73B,两款产品将移动性、环境感知力与灵巧操作能力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适应...

    2025-07-15 01:14

  • 在深圳,机器人自己搭地铁送货了
    今天(7月14日)在深圳地铁2号线湾厦站一个特殊的乘客引起其他乘客的关注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回头率”拉满原来这是全球首例由机器人自主搭乘地铁配送货7月14日,在深圳地铁2号线湾厦站,北极燕鸥卡...

    2025-07-15 01:13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5年7月7日-7月12日)
    AGV网(www.chinaagv.com)是中国自动导航机器人(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行业网站!团队拥有超过23年的行业垂直门户运营经验,多年来见证了传统内部物料搬运从粗放化、低效率沿着更加智能化、...

    2025-07-14 14:08

  • 新质生产力在虹口|目标10000台“机器人劳务外包”,这家企业争做行业老大!
    “市场对我们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今天被大客户临时邀请去商讨方案了”。采访当天,上海米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晨下午三点多钟才匆匆赶回公司,一连抱歉过后他道出了缘由。据介绍,该企业凭...

    2025-07-07 17:39

  • 人形机器人进驻东风柳汽“实习” 搬箱子、分拣零部件超在行
    身高1.73厘米,体重约75公斤,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近日,在东风柳汽商用车智能制造工厂总装车间,来了一批超能“新员工”。这批新员工,是来自...

    2025-07-07 17:38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