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5G智能医护机器人、5G热力成像测温、消毒机器人、负压救护车接连上阵,“上海制造”驰援武汉抗疫。
智能机器人,在“战疫”前线正式上岗
2月5日,从武汉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被感染的14名医护人员康复出院了。听到这个消息,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钛米)CEO兼董事长潘晶欣慰地表示,武汉协和医护人员被集体感染后,钛米智能消毒机器人临危受命,对该院被封闭楼层进行了高水平消毒,确保该院在最短时间内重新恢复使用。
截至目前,已有40多台消毒机器人在武汉中心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等疫情中心的隔离病房、ICU、手术室、发热门诊等场景,7×24小时不间断工作。
2月3日,达闼科技携手上海移动将首批捐赠的5G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5G云端消毒清洁机器人、5G云端送药服务机器人和5G测温巡查机器人紧急发往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在上海移动快速、灵活、安全的5G网络的支持下,可帮助医护人员执行导诊、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有效减少人员交叉感染、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除了智能机器人,负压救护车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上海力量。上汽大通自1月25日收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下达的负压救护车生产任务以来,经历10个不眠之夜,终于在2月5日武汉雷神山医院建成当天,日夜兼程将30辆上汽大通负压救护车运送到武汉救护现场,首批负压救护车正式“入列”抗疫救护一线。
据上海市经信委介绍,负压救护车主要用于运送传染性病人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实现“负压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患人员的交叉感染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污染,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启动负压装置后,可控制车内空气流动方向,使医疗舱内的空气形成定向流,医疗舱形成与外界环境相对的大气低压差。
5G热力成像测温,无感式筛查降低接触风险
随着部分单位的复工,春运返程迎来高峰,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面对这场“防疫大考”,上海移动制定了适用于公共区域室内红外体温遥测的解决方案,实现在1-10米范围内,非接触式快速检测个体体温,发现异常自动声光预警。5G热力成像测温系统通过体温与黑体辐射比对,应用移动5G无线传输,测温精度达到±0.3℃,灵敏度0.1℃。
2月1日,首例室内红外体温遥测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并在上海的部分医院等疫情重点保障单位率先投入使用,解决了手工排查人力不足的问题,化解接触式测量过程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避免筛查工作者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而出现的纰漏。
面对疫情,沪上三大运营商将充分运用覆盖全市的网络资源、系统集成和运维能力,一方面切实保障通信网络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协同合作伙伴加快红外体温遥测、医疗云视讯、应急疾控云HIS等系统部署和保障,争分夺秒只愿为城市和市民铸就一张更稳定的通信网、一道更有效的防御墙。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