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对于2019年的机器人行业,投资机构是如何看待与思考的?

2019-05-21 09:09 性质:转载 作者:中国机器人网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投融资是机器人发展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非常重视的事情,关注企业发展的方向,也能够证明企业的一个实力。投资界对机器人行业的火热稍褪,一方面中国机器人行列首家机器人企业被上海证券交...

投融资是机器人发展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非常重视的事情,关注企业发展的方向,也能够证明企业的一个实力。投资界对机器人行业的火热稍褪,一方面中国机器人行列首家机器人企业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另一方面却是出现部分机器人公司倒闭。资本2019年会如何去面对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最看重的是什么,4月在恰佩克活动特别组织邀请了多位投融资的市场专家探讨,投融资专题整理了这些专家观点,汇集成为相关内容,希望带给你更深度的市场思考。

鼎辉投资创新与成长投资合伙人奚玉湘先生,其长期专注于科学技术领域投资,代表投资项目包括普莱信智能牧星智能科沃斯机器人、钛米机器人、傅利叶智能等。奚玉湘先生表示自己看机器人这个行业,是从2013年开始陆陆续续的。“其实这个行业很大,其中有很多点,有工业有服务,工业里又有很多零部件环节,从上游零部件到最后下游的集成,服务里面又有各个场景。我们一直在想这里的机会是什么?

他讲到:“当年恰佩克指出机器人最早定义是Robota“苦力”,机器人是替人干活的苦力。后面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给他女朋友说,我担心人会变成机器,机器也会具有人的头脑,有一天人被机器颠覆了。这是恰佩克作家所心目中的机器人。”他指出,在麦肯锡研究中提出的数据中,麦肯锡研究认为在整个工业环境、生产环境大趋势下,2030年中国8亿人口工作可能会被机器替代,1亿人会面临职业的转换。同时,他又转述道软银资本孙正义的一个表述:未来30年有100亿人口将与100亿机器人一起生活。我们会很快看到这一天!奚玉湘先生笃定的说道。

他接着指出,机器人还有一个驱动的外部因素,具体有几点:

第一“刘易斯”拐点来临:2018年GDP接近人均1万美元,从国际来看中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劳动力之前过剩,之前有大量的人口红利,但是今天人口红利就面临短缺,这是一个外部因素,所以在人口短缺的时候,中国制造业可能外溢,产业转型一定会涉及到机器换人的动作。

第二人口老龄化,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所占16.15%,到2020年会更高,国际通用老龄化标准10%。有两个研究证明了这一点:(1)老龄化每提高10个点,每千名工人将增加0.9个机器。(2)每千名工人中的机器人数量增长速率是人口增速下降率的2倍。老龄化必须用机器人干活,要不然找到干活的人!奚玉湘先生总结说。他为我们带来了一组整个全球数据的内容:2017年只有38万台新增量,2018到2020年增长率10%左右,但不一定可以做到,因为2018年实际数据可能没有那么乐观。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细节内容:工业机器人这三年可能就一百多万台,服务机器人会更少。

这个原因是为什么?奚玉湘先生认为我们应该从整个机器人行业内部的驱动力分析,为什么我们机器人普及可能不如预期,他认为这里面有几个点:第一速度和精度。做实验室和量产产品的区别就是要做到更可靠。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你有三千台机器,一个月换一次,还不错,但是每天有一百台在修,如果有一百万台机器人,其实MTBF在车里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在工业里也是一样,到一定量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维修工人。其次,他认为,中国企业还是很看重一个点,虽然人口劳动力越来越高,但是现在还没有到这个阶段。他提到,我们能不能有一个端对端的一站式服务?“我们很多企业现在还是非常传统,这些人在寻找服务的时候,不知道找谁,给他一台机器人,他也很难用好,有没有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如果今年有的话,那我们机器人的量可能会上的更快。”奚玉湘先生指出,能否具备端对端的一站式服务或许是机器人公司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奚玉湘先生指出投资关键性的问题:我们从投资人角度,我们说机器人投什么东西?他说道:“我们从服务机器人里面,从本体到应用有很多的东西,服务机器人有很多的用处,比如在酒店、餐厅送东西,或者在物流能够取代人去拉东西,有很多场景,但真正的这些哪些是痛点,哪些点是刚需的点是需要思考的。”

“投资需要考虑第一个是核心技术过硬,第二体验要良好,第三必须有一个非常强需求的高频需求。”他从投资方的角度讲解到,如果有这些东西,我们怎么去发现其中的企业?他举了一个这样的案例:我们在看整个物流环节里有一个环节是仓储,仓储里面大量是靠人,传统的仓库里面能看到固定储存,固定火货架存或固定的东西,造成仓库面积的浪费,整个仓库面积要很大。第二要和人去拣选,行走的路径会非常长。第三仓库UPH每小时能够拣货和发货多少件,每件成本多少,不管用人还是用机器人也好,是企业组最关心的基本点。我们去看仓库这件事,所有的中国公司包括海外,包括亚马逊都在思考这些问题。

如果找这个行业的应用,其实投的不是机器人,因为机器人只是一个执行机构,也就是说它只是代替人从什么地方把货拉到什么地方,如果再近一步,可以把货取下来,是执行机构。背后是什么?是大脑。仓库里有一套系统,他讲到,我称为“仓储系统的灵魂”,一套能够柔性地支持各种仓储流程设计,并能匹配各种仓储自动化设备的WMS系统。光有算法不行,对仓库运营公司不能用,其实对于整个仓库怎么去布局以及怎么用哪类机器人做哪方面的优化,做到WMS、WCS系统可以无缝衔接,到最后能够提供到电商也好包括工业库房里面,能够做到一站式交付的工程,他们能用的好。如果做机器人本身,那机器人是很好的执行机构,除了机器人本身做得好之外,其实对背后的场景也要有足够的理解。

他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医疗场景案例,他讲到:该投资最早投的点只有一个意愿,就是在武汉协和,两个场景,一个是配送,第二个核放科陪护。但是在实际考察中发现,医疗这个场景门槛非常高,包括从手术场景到医护人员的非常多问题难以解决。最后在配送上是通过和医院的软件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手术室和二级库房之间耗材、器械的下单及自动物流配送,缩短手术的等待时间,在管理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个产品核放科,选这个领域也是医院的真实痛点,作为一个机器人可执行病人的体征测量、送药等任务。

随后他又说道零部件的一些东西,机器人里面有很多模块,机器人的眼睛包括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的感器、GPS、红外传感器。奚玉湘先生讲解到激光雷达这个点:“我们去看它的技术路线,有很多路线,传统上可能通过机器三角测距法,是在当前阶段用的最多的,但是在工业界普通认为飞行时间法是最佳的办法。首先分开来有两大类,一类是机械雷达,一类是固态雷达。不同场景里会有不同的选择,在固态雷达里,如果上量的话,固态是最终的解决方案,量产后从成本上会降到非常低。”到今天为止,没有一个最后的结论,到底哪个会胜出,但是在这些路线里怎么思考这些问题。其实有雷达还不够,还要提供整个解决方案,因为车厂包括机器人公司,软件能力、数据能力也没有,所以我们交付给客户,奚玉湘先生说道,机器人是完全新的领域,我们可能要更多的除了把本体做好之外,还要教会客人怎么做好这个东西,这是我们机器人的耳朵/嘴巴。

最后他提到了两大领域,分别是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他解释道,语音识别是相对成熟的东西,科大讯飞有足够的量,做这部分东西,创业公司机会不多。第二是语义理解,细指短文本(闲聊、垂直行业应用)和长文本(年报分析、文员工作)。另外他又提到了控制(机器人大脑),认为控制本质上是对电压、电流、频率等改变一个机器人。“很多做控制的公司,到一定量之后,这些公司终端的本体公司可能在想着控制自主化,控制最后还是你的速度和精度到哪个水平,我们去年在东莞一个公司做IC级封装能力的公司,应该是全球第三个能力的公司,里面有一个点就是取控一体化,取一个芯片,一个小时可以取到1.2片到1.8万片,这是速度。精度根据客户不同,平均30um左右。针对不同业务场景能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这是对控制的思考!”他补充道。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