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在京东菜鸟苏宁等无人仓库里的智能机器人 ,着实让人惊艳

2018-04-09 09:34 性质:转载 作者:IT时报 来源:IT时报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今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 “北京8分钟”惊艳了全世界,24台背载着冰屏的机器人在不停地冰上滑动中,与舞蹈演员、现场灯光、舞美形成了天衣无缝的绚烂美景。它们便是俗称为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的智能移动机器人。

AGV:在无人仓里“共舞”的机器人

受资本青睐 年增幅超过30% 创业门槛提升 只有个位数能活下来

今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 “北京8分钟”惊艳了全世界,24台背载着冰屏的机器人在不停地冰上滑动中,与舞蹈演员、现场灯光、舞美形成了天衣无缝的绚烂美景。它们便是俗称为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的智能移动机器人

为这些机器人打造的舞台不只有冬奥会,富士康、京东菜鸟苏宁等分布全国各地的无人仓,同样是它们的舞台,而且“舞者”的数量更多。数十台、甚至数百台机器人,无声穿梭在仓库中,它们身上背负着重重的货架,沿着精准规划的路径,将货物送到需要的人身边。

自从亚马逊由Kiva机器人打造的无人仓亮相后,这样充满科技范的智能仓库便成了各家电商平台、大型企业的梦想。《IT时报》记者从多方消息源得到的综合消息显示,2018年AGV的整个市场增幅至少在30%以上,总量可能超过2万台,其中光菜鸟给快仓一家的订单便有1万台。

但同时,烧钱、山寨、价格战、商业模式等等一系列问题,同样拷问着这个看似烈火烹油的行业,领头羊和创业者,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都在思考切割的方式。

仓库里的“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4年,一段视频将亚马逊仓库内的工作情景公之于众,让Kiva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外表看起来像扫地机的机器人,可以自动负载货架,根据规划路线移动,自动避障自动暂停,将传统的“人—货”分拣方式,变成了“货—人”。

四年后,国内的电商平台也都拥有了各自的无人仓,据前瞻研究院统计,京东的上海亚洲一号三期无人仓实现了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阿里的广东惠阳无人仓是我国实际投入使用的最大规模无人仓库;苏宁在2017年双十一前全面上线了云仓库……无人仓正在遍地开花,而国产类Kiva的AGV移动机器人也成为创业者和资本的宠儿。

2017年,国内出现了两家明星级AGV创业公司——快仓智能极智嘉Geek++),快仓获得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菜鸟网络和软银中国投资,快仓因此也被看作是阿里系在智能物流领域部署的一颗重要棋子,极智嘉同样是B轮融资,由美国华平投资集团领投,原有股东火山石资本等跟投,投资额为6000万美元(约等于3.7亿人民币)。

两家的产品都是类似亚马逊Kiva的小型搬运机器人,特点是行动灵活、自动避障,技术难点在于调度系统,当几百台机器人同时在数千甚至上万平方米的仓库里搬运货物时,如何避免撞车是最根本问题。

“举个例子,一个订单下来,系统必须在1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判断,哪一台机器人离这个商品最近,同时为其规划到达货架并且托载货架到分拣员位置的最优路线。这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如果有500台机器人同时在跑,你需要穷举这一台机器人和其他499台机器人的所有可能性,然后才能得出最佳答案,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失误很可能造成连环效应。”程宫(化名),一名做了将近20年AGV的工程师,在他看来,AGV调度就是典型的“蝴蝶效应”。

“菜鸟给了我们1万台的订单,在菜鸟仓库里已经试运行,目前最多可以做到200台机器人同时运作,当然也不排除会出现突然死机、暂停等情况。“快仓市场总监孙迪告诉记者。

据程宫了解,亚马逊此前已经可以做到在两三万平方米的仓库里350台Kiva同时运作,以此对标,国内产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资本带来的价格战

“无人仓自然是未来两年的热点,小型移动机器人也确实有较大需求,但现在出现的趋势是,高端商品正在低端化。”新松移动机器人BG副总裁王玉鹏对资本给行业带来的冲击毫不讳言。

此前Kiva刚出现时,国内便有企业对其很感兴趣,当时一台Kiva的价格在30万元-40万元之间,如果几百台同时使用,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如今,四年过去了,国产类Kiva的AGV机器人价格已经降到了每台8-10万元左右。

不可否认,资本的进入对这个行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程宫的不完全统计,2017年,发生在AGV领域有15起左右千万级别的纯风险投资,百万级的投资,另有10-15笔,大额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商仓储AGV,比如前文提到的快仓和极客嘉。而程宫预计,如果2018年发生新的大额投资,很可能拿到“船票”还是几家头部企业,“经过一年,上次融的钱估计烧得差不多了。”

孙迪告诉记者,快仓目前有5-6款产品,载重在600公斤到1吨左右,价格在10万元上下,这里面包含了合理利润,且快仓已经盈利。

背靠大树、有着来自菜鸟稳定且大规模的订单应该是快仓盈利的关键,但这恐怕只是个案。

早在2014年,王玉鹏便测算过国产Kiva型机器人的成本,仅硬件部分,一台机器便需要13-14万元,何况还有调度系统、人工成本以及合理利润。2017年,当王玉鹏再次测算时,硬件成本下降至10万元,但依然不包括其他任何成本,“对于一般企业而言,10万元根本赚不到钱。”

尴尬的电商市场

另一个尴尬在于,尽管电商平台的无人仓似乎是个庞大的市场,但留给AGV公司的空间并不大。由于AGV连接订单、分拣、发货多个环节,数据太过敏感,业内一直有“傍大款”还是“独立发展”之争,但从市场表现来看,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已经选择了快仓,而“老二”京东在研发自己的AGV机器人,即便是快仓,也要考虑菜鸟“吃饱”之后的发展道路。

“通用、标准化、可复制”是孙迪反复向记者强调的关键词,在快仓的规划中,如何将整套智能仓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变成一个相对标准化、并且开放的产品,可以快速在多行业中部署,是他们目前技术研发的重点,显然,快仓并没有将未来放在菜鸟一家身上。

大型制造业、医药生产机构、连锁医药公司……这些独立的、垂直的大型商业企业,或许才是AGV更好的金主。例如银行金库对安全等级要求极高,现在通过AGV机器人和机械臂机器人,可以在无人情况下完成黄金的转移,这样的订单需求远比电商简单,但工程实施速度快,客户对价格敏感度不高,基本可以保证合理的利润。

“北京8分钟”机器人的“主人”、国内机器人企业翘楚——新松,如今更愿意走中高端路线,为大型企业提供整体智能仓储解决方案。除了AGV机器人外,新松拥有几乎国内最全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其柔性7轴机器人称得上是国内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平。将这些产品灵活组合后形成的智慧仓库订单,至少都是千万级的。王玉鹏告诉记者,去年新松在美国晟碟公司上海工厂和马来西亚工厂投入的智慧仓库,造价也在5000-6000万之间。

深圳市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卢彰缘认为,不少AGV领域的创业团队受背景所限,过于重视单一产品,却忽略整个方案的提供,这让他们在与大企业或者头部企业竞争时,很难有胜算。更尴尬的是,对无人仓有需求的电商通常都是巨头公司,这些AGV创业公司与其并不能在同等平台上对话,他便曾经听朋友吐槽过,给某个大公司做项目,结果最后甲方临时提出更改方案,并且把团队中的“技术大拿”挖走,创业者“欲哭无泪”。

未来:100个或许只能活个位数

程宫常常接到风险投资人的咨询电话,“究竟AGV还能不能投?投怎样的企业?”他的建议往往是,看这家企业有没有核心价值——技术。

传统的AGV企业,因为没有研发和有深度的技术人员,八成以上的公司技术空心化,20几个人,投资2000万便能“支起”一个工厂,但这种工厂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拼凑型”,只能通过价格战抢市场,这样的公司很难得到风投的青睐。

目前在AGV领域创业的小微团队数量不在少数,大多是一些有相关学历和技术背景的团队组成,据程宫估计,这个数字至少有100,但随着风投的眼光越来越“毒”,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最终能胜出的只有个位数。

程宫认为,控制(调度)系统是AGV的核心技术,尽管现在有400多家所谓的AGV厂商,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不超过20家,快仓和极客嘉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们在控制技术方面有极强的团队。

然而,对于AGV创业公司而言,高端人才是永远的痛点。

AGV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导航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其中调度系统是“皇冠上的明珠”,最需要的人才是结构算法工程师。但这些工程师恰恰也是电商、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司的“宠儿”。据王玉鹏透露,BAT给有些高端人才开出的价码是AGV行业普遍水平的4-5倍,尤其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样的人才争夺战更激烈。

快仓也将选拔人才的目光更多看向高校,通过和学校联合培养的方式,自己“造血”。

当然,创业公司并非毫无机会。从现阶段来看,AGV还处于红海的初级阶段,市场集中度不高,尤其是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与中部企业的差距不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创业公司很有机会。”程宫表示。

名词解释 AGV

尽管现在改了个时髦的名字——智能移动机器人,但业内依然习惯将这个矮矮的、能够灵活搬运物体的机器人叫做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顾名思义,是指可以沿着既定路线自动运输物品的运输车。AGV出现于50年前,最早的导引设备是电磁为主,后又出现了激光、视觉等方式,最初路线是既定的,现在已基本演变为根据实时订单随时规划路径,也正因此,它必须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预测能力,由此“变身”机器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 ASCM:2025年供应链五大值得关注的趋势
    随着全球市场的持续动荡和技术创新的加速发展,供应链管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ASCM(供应链管理协会)最新发布的2025年供应链趋势报告,揭示了未来几年内将深刻影响供应链发展的关键趋...

    2025-01-14 09:13

  • 省级认定,南湖企业很“创新”!
    近日2024年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公布南湖区占有4席数量全市第一至此南湖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刷新至23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新一轮产业发展竞赛的一道必答之题,企业创新力可以...

    2025-01-14 08:42

  • 国内首台300吨全向室外重载无人驾驶AGV在津下线
    1月8日,国内首台300吨全向室外重载无人驾驶AGV(自动引导运输车)在津下线,该产品刷新了国内全向室外重载无人驾驶AGV的载重纪录。该重载AGV通过结合无人驾驶技术、高精度的定位系统、智能感知设...

    2025-01-14 08:41

  • 喜报!智造新城新增一家省级“未来工厂”
    日前,省经信厅公布2024年浙江省“未来工厂”认定名单,智造新城衢州极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衢州极电新能源”)成功入选。至此,全市省级“未来工厂”累计达4家。“‌未来工厂”‌是指...

    2025-01-13 12:09

  • 向“新”提“质”| 运来智能装备:制造业机器人物流系统定制专家
    导 语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其独特优势和巨大潜能必将在此进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现。即日起,...

    2025-01-13 12:09

  • 取代监理?机器人自动巡检工地!
    日前,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在成都地铁27号线项目完成40小时自主巡检功能测试,具备工程应用条件,标志着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智能建造自动化巡检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该产品是...

    2025-01-13 11:49

  • 泰达企业发布国内首台300吨无人驾驶AGV
    1月8日,天津经开区企业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誉机器人)召开新品发布会暨城市合伙人大会,会上“基于EQ平台”研发打造的国内首台300吨全向室外重载无人驾驶AGV(自动导向搬运车)“...

    2025-01-10 11:48

  • AGV小车助力物料的自动搬运工作
    日前,在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半钢半成品车间一角,5台AGV小车正负责挤出工序的物料自动搬运工作。公司副总经理胥建刚介绍道,AGV承载3吨,自动充电,24小时不休息,且运行轨迹误差不超过1...

    2025-01-08 12:41

  • “吴中造”机器人在苏州地铁“上班”啦!
    编者按近年来,吴中区坚定不移抓招商、抓项目、抓人才、抓创新,始终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以最大力度、最大诚意、最实举措,持续营造最优营商环境,为企业扎根吴中、做大做强提...

    2025-01-08 12:40

  • 《therobotreport》:2024 年 10 月机器人投资额将超过 74 亿美元
    2024 年 10 月,机器人投资额超过 74 亿美元,共进行了 77 轮融资。Waymo的 56 亿美元融资领跑了投资总额,这是截至 11 月的一年中最大的单轮融资。10 月份的总额是今年前 10 个月以...

    2025-01-08 10:04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