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正在共同驱动全球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乘着这股东风,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德研究院)深入智能制造发展,与MiR自主移动机器人合力打造柔性化生产,实现内部物流环节的智能化。六台可负载100公斤的MiR100机器人为研究院的展示中心和培训中心服务。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简称:MiR)是丹麦发展最快的机器人制造商及移动机器人全球市场领导者,是释放内部物流效率潜能的行家里手。此次强强联手不仅助力中德研究院实现人机协作的智能制造布局,也将使MiR自主移动机器人安全可靠、智能灵活、适配性强、易于使用等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无需固定轨道,以灵活性打造真正的柔性化生产
中德研究院致力于研发、孵化、推广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在选品初期,就对于打造柔性化、个性化的生产线中德研究院提出较高的要求,MiR就此进入其视野。
柔性化生产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移动方案的柔性化。为了打破工站之间的刚性连接,无需事先铺设固定轨道的MiR100机器人为生产线的部署提供了出色的灵活性。
在中德研究院展示与培训的工作现场,六台MiR100机器人与CNC(加工中心)配合,嵌入其工业移动协作分拣系统,展示和培训产品的上下料、转移运输等环节。MiR100友好的用户界面可实现小批量、多次灵活运输的展示,让操作编程更容易。
在实际工作中,机床上下料对移动系统的定位精度有较高的要求,而MiR100机器人以绝佳的稳定性和敏捷度满足了移动运输需求,整个产线的布局更灵活,加工路线也更为多样化。用于技术展示与培训的设备需要符合一个刚性要求——每平方米承重应控制在300公斤以内,并提供轻便灵活的设备协助。
中德研究院运营总监周一介绍说:“经过基础测试和MiR前期培训,我们最终选定投用六台MiR100机器人分别服务于展示与培训两大功能。”
多重传感系统,保障安全的内部物流环节
中德研究院展示与培训中心负责人刘轩表示:“展示中心和培训中心承载着对外展示智能制造方案及人员技术培训的功能,由于预计接待访客量大,且工作环境需要人与机器人在同一场景协同工作,因此高安全性成为其内部物流运输优化方案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MiR自主移动机器人搭配UR协作机器臂的复合型协作机器人的高安全性为创造安全的展示和培训流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培训中心,MiR100机器人与UR机械臂紧密协作,流畅的完成每个站点的装卸工作和物料运输。高度灵活,不受地点和工作空间的限制,可提高适应性和效率。复合协作机器人协同安全操作,可以在动态环境中与工人顺利配合工作。
在中德研究院的展示中心,MiR100机器人与UR机械手密切配合,依赖多重传感器安全系统并通过规划算法主动预测、识别路况,及时避障,从而实时微调行驶路线,完成各个工站的上下料和物料转移工作。此外, MiR100机器人与过往人员、叉车在动态环境下保持相对安全的距离,有效规避生产及内部运输方面的安全隐患,保障工作人员免受意外伤害。
促成此次合作的拓德科技相关负责人也对MiR机器人的安全性表示赞许:“MiR安全性有多重传感器系统予以保障。我们在现场体验了移动操作,感受还是很不错的。得益于良好的安全性,MiR机器人能够与工作人员混合工作。”
2025-04-24 08:29
2025-04-24 08:26
2025-04-24 08:25
2025-04-24 08:24
2025-04-24 08:24
2025-04-24 08:23
2025-04-24 08:22
2025-04-24 08:21
2025-04-23 11:50
2025-04-23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