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将机器视觉引入飞机装配细分市场,「神工科技」研发智能制孔机器人

2019-04-24 09:20 性质:转载 作者:36氪 来源:36氪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掀开飞机漆面的光鲜外壳,飞机其实是一个由一个个孔、一颗颗紧固件、一根根桁条、一块块金属面板组成的钢铁世界。飞机上的约几百万颗,类型繁多、大小不一的紧固件以保证飞机结构的稳...
  掀开飞机漆面的光鲜外壳,飞机其实是一个由一个个孔、一颗颗紧固件、一根根桁条、一块块金属面板组成的钢铁世界。飞机上的约几百万颗,类型繁多、大小不一的紧固件以保证飞机结构的稳固和连接,而要精准安装这些紧固件即必须先打好那一个个“看不见”的孔。
  制孔等装配技术是航空航天大型设备制造装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制孔占飞机装配价值比例已经超过50%,一架ARJ飞机需制孔数量超过200万个,而C919等大型商用客机制孔数300万个以上。
  36氪近期接触到的北京神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工科技)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一家聚焦于航空工业飞机制造及装配细分领域的“智能制孔机器人”及飞机装配系列产品系统研发供应商,其核心特色在于在制孔、涂胶等机器人上引入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算法,使其在机械手臂式机器人柔性化操作过程中大幅降低系统误差,实现精度更高、更易操作、效率更高的智能化工业场景。
  板材制孔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对精度要求很高。在制孔工作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传统人工制孔,二是使用机器人自动化制孔系统。
  传统的人工制孔工序中,每4-6个工人一组,需要经历分划线、标定、初孔、扩孔、去毛刺、锪窝、校验等多个工序,耗时长,工人需要在高噪音、高粉尘环境中工作,而且制孔效果受工人主观情绪、状态等影响较大,制孔质量不稳定。不仅如此,人力成本对于制造厂来说都是很大开销,据神工科技调研,平均每个主机厂需要装配制孔工人1000-3000人,一般技术工人工资成本15万/年左右,8级工这样的老师傅更是高价难留,行业已经出现招工难、培养难、留人难的问题。
  在自动化制孔系统方面,国外许多公司都有成熟的系统,已经大量应用于波音、空客等飞机的装配制孔。如美国Gemcor公司、EI公司、德国Broetje公司、西班牙的M. Torres公司等。“但是国外设备动辄千万美元以上,持续使用成本高,且在涉密领域,无法使用,在贸易摩擦等背景下,中国航空制造业处处受制于人。关键在于,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国外产品,并非智能化设备,只是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与神工科技实现的技术路径完全不同”神工科技执行总经理李喆告诉36氪。

智能制孔机器人
  针对以上情况,神工科自主研发了智能制孔机器人,目前完成SK-RADS-01型的开发(针对铝合金材质)。李喆介绍说,该机器人的价格只有同类型进口设备价格1/5左右,且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知识产权及保密资质;效率方面,在实际应用中,神工科技的机器人只用了2小时就完成了传统人工制孔4人组三天时间完成的工作;精度上, 孔径精度可以做到H6的精度等级,而人工制孔一般只能达到H9(数字越小精度越高),位置精度小于±0.3mm;重复精度小于±0.06mm。
  具体来说,智能制孔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和智能制孔系统两部分组成。 机器臂本体选用市场上通用的工业机械臂,再通过末端执行器,实现行制孔功能。智能系统上,则使用AI机器视觉、激光制孔点法线检测技术、多传感器融合的系统集成技术(包括震动、力控等)等技术实现孔的检测定位,加工基准的自动找正,不同的材料自适应调整、刀具磨损和断刀等异常情况时时监控等功能。
  当被问及,国外高端自动化制孔设备与神工科技机器人的区别时,李喆告诉36氪,“目前市面上的常见自动化制孔设备,大多是先使用精确固定装置进行面板固定,再利用机械臂加工,通过尖端的机械控制技术进行机械臂姿态动作控制实现精准制孔。而我们则是加入了机器视觉识别和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多传感器配合实现高精度快速自动制孔。如此一来整套设备的智能化和灵活性更高更能满足柔性制造的需求。”他也认为国外厂商还将在高端设备垄断地位的利润舒适区中,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自动化设备当中还需一段时间。
  同时,目前市面上还有一些高校与主机厂合作的智能制孔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多源自高校课题。据神工科技调研,它们仍存在工业场景落地水平相对较低问题。
  在产品落地方面,目前神工科技的产品已通过验证,进入到两家飞机制造厂。每台机器都配有工程师全程跟踪调试,与制造厂工程师和产业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神工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神工科技的创始团队在技术和商务两方面都拥有丰富经验,技术方面,作为神工科技首席科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德远教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主任,守锷书院院长,中国生物制造学会主任理事,长期专注于航空航天产业中生物加工、振动切削、MEMS加工等细分领域,2016年4月,发表我国机械工程学科首篇《Nature》期刊论文。商务方面,公司总裁张凯有着近25年的高端制造领域欧美设备的营销经验,熟悉航空航天制造业场景,执行总经理李喆则曾在国务院机关负责招标采购工作,其他核心管理团队人员多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任过高管。
  目前公司团队人数在40人左右,技术研发人员均为海归专才和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以及具备军工、工业机器人行业从业背景的专业工程师,硕士以上学历占研发人员总数的85%,目前正在筹建“院士工作站”。
  飞机制造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计,中国将在未来20年轻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截至2018年6月,C919订单已达846架。根据《简氏防务周刊》预计,我国到2020年将新增600架以上的战斗机,未来10年将新增1000架。
  据悉,未来,神工科技的计划研发方向将延伸至智能涂胶、智能喷涂、智能探伤、智能布线、新材料应用等工艺技术领域,服务客户拓展至航天、船舶、兵器等军工领域及相关民用领域。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 中国新疆棉花机器人助力机械化达97%
    在全球农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新疆棉花生产实现了作业模式的重大更新。近日,机器人与自动化新闻报道指出,中国新疆棉花机械化作业率已超过97%,并通过激光“摘蕾”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精细管...

    2025-07-22 09:09

  • 智造共振 创领新程 2025青岛物流装备展圆满落幕,AGV网为您盘点精彩亮点
    7月17-19日,2025中国青岛国际物流装备博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红岛馆)成功举办。作为亚太地区物流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盛会,本届展会吸引了近千家全球优质企业参展,集中展示物流装备行业的...

    2025-07-21 09:06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5年7月14日-7月19日)
    AGV网(www.chinaagv.com)是中国自动导航机器人(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行业网站!团队拥有超过23年的行业垂直门户运营经验,多年来见证了传统内部物料搬运从粗放化、低效率沿着更加智能化、...

    2025-07-20 08:59

  • AGV换电系统:上海洋山港 “智慧驼群” 的绿色动力核心
    7月的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155台自动导引运输车(以下简称AGV)组成的 “智慧驼群”在场地上穿梭不息。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在全球港机行业首创的AGV换电系统,正以24小时全天候的高效运转,为这...

    2025-07-18 10:38

  • AI+3D扫描:机器视觉技术弥合仓储与制造的差距
    随着AI、3D扫描与机器视觉技术的成熟,仓储物流领域正迎来一次与制造业差距缩小的重要变革。专家指出,物流环境较制造更复杂,但神经网络处理、硬件平台、软件工具的进步正让物流也能拥抱高端视觉...

    2025-07-18 09:07

  • 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跑进”工厂!浦东机器人产品、场景持续上新
    近日,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正式推出睿可(rico)系列的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睿可MR73A与睿可MR73B,两款产品将移动性、环境感知力与灵巧操作能力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适应...

    2025-07-15 01:14

  • 在深圳,机器人自己搭地铁送货了
    今天(7月14日)在深圳地铁2号线湾厦站一个特殊的乘客引起其他乘客的关注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回头率”拉满原来这是全球首例由机器人自主搭乘地铁配送货7月14日,在深圳地铁2号线湾厦站,北极燕鸥卡...

    2025-07-15 01:13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5年7月7日-7月12日)
    AGV网(www.chinaagv.com)是中国自动导航机器人(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行业网站!团队拥有超过23年的行业垂直门户运营经验,多年来见证了传统内部物料搬运从粗放化、低效率沿着更加智能化、...

    2025-07-14 14:08

  • 新质生产力在虹口|目标10000台“机器人劳务外包”,这家企业争做行业老大!
    “市场对我们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今天被大客户临时邀请去商讨方案了”。采访当天,上海米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晨下午三点多钟才匆匆赶回公司,一连抱歉过后他道出了缘由。据介绍,该企业凭...

    2025-07-07 17:39

  • 人形机器人进驻东风柳汽“实习” 搬箱子、分拣零部件超在行
    身高1.73厘米,体重约75公斤,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近日,在东风柳汽商用车智能制造工厂总装车间,来了一批超能“新员工”。这批新员工,是来自...

    2025-07-07 17:38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