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物流行业仍存在五大结构性矛盾 社会物流需求增速放缓

2016-12-10 15:50 性质:转载 来源:物观天下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当前物流行业仍然存在市场环境差、市场化程度低、仓储发展不足、冷链物流成为短板、基础设施落后五大结构性矛盾,对我国经济和生产方式实现转型形成了挑战。
  多年来,我国物流业保持了高速增长,2001年至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达23%。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物流需求增长出现拐点,增速持续回落,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回落至5.8%。社会物流需求增速放缓,有效物流需求不足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物流行业仍然存在市场环境差、市场化程度低、仓储发展不足、冷链物流成为短板、基础设施落后五大结构性矛盾,对我国经济和生产方式实现转型形成了挑战。同时,如何打破政策性桎梏也成为物流业带动经济发展要突破的重要瓶颈。

  物流业出现开工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

  我国物流业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在于结构,而结构性矛盾主要在于供给,大量存量资源沉淀在传统物流业务领域不能退出,无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高端服务的需求,同时因增量资源投入不足和体制机制约束,难以创造新需求。因此,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当前物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打通经济“大动脉”需突破五大结构性“梗阻”

  物流行业被称为经济的“大动脉”,是维护经济顺畅运行的大通道。然而,受到五大结构性“梗阻”影响,目前我国这根“大动脉”还不通畅,既制约了行业发展,也推高了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成本。

  一: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2015年,由于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同比下降11.9%,铁路货运改革正式启动,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但由于铁路货运市场化不足,开放度不够,仍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特别是铁路承运主体较为单一,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导致铁路货运全程业务缺乏,组织多式联运的市场化主体缺失。

  同样,在物流企业的财税环节,由于缺乏事中事后监管,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一些“挂靠”公司未参与物流任何环节,本应被市场淘汰,却拥有领购发票的资格,而真正有实际业务的物流企业反而取不到发票,导致挂靠公司领用的发票通过收取一定手续费的方式“转卖”给需要发票冲减成本的企业,加重物流企业负担。

  二:仓储能力不足

  我国仓储能力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全国通用仓储设施面积8.6亿平方米,折合人均面积0.66平方米;高标准仓储设施较为短缺,总面积仅占全国仓储设施面积的2%左右,大量老旧仓储设施已不适应现代化仓储需要。  

  三:促进消费升级的冷链物流成为短板

  行业存在冷链物流监管体系不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法规标准内容不统一、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政策缺乏细则、城市道路限行“一刀切”等问题。 

  四: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突出

  由于部门间缺乏统筹协调,铁路和水路基础设施衔接不畅,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制约了铁水联运发展。例如,湖北省沿长江17个主要港口,与铁路接轨的港口仅6个;我国物流园区利用铁路专用线的比例为37%,缺乏转运换装设施;大量中长距离运输业务由公路承担,抬高了综合运输成本。同时,随着沿海制造业成本上升,相关产业逐步向内陆转移,迫切需要加大配套设施。 

  五:供应链结构性矛盾明显

  我国物流外包水平仍有待提升,物流企业承接业务仍然主要是产前、产后的采购物流、销售物流,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没有进行有效剥离,物流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和环节,无法实现一体化运作,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物流运作效率。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将上升到供应链间的竞争,如何做好供应链上下游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物流环节的协同发展,节约供应链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成为竞争焦点。

  改善物流结构性矛盾应放管结合

  除了物流行业自身亟待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国家也应从政策层面,对物流的有效供给提供必要支持,尤其是在一些税费的制定上,对物流行业企业约束较多,负担较重,改革阻力大。  

  税负并未解决

  一些企业家表示,2012年物流业成为首批营改增试点行业,而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税负大幅增加的情况。从新近公布的财税36号文及其相关附件来看,这一问题目前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同样,物流企业缴纳的土地使用税也面临政策尴尬。2012年财税13号文明确“截至2014年底,物流企业自由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这对企业减负、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大有裨益,但政策出台后一些地方采取调整土地等级等方式,抵消了减税效应。

  一家物流行业的央企负责人透露,公司旗下的一家物流中心,原仓储用地单位税额为9元每平方米,但减税政策后,单位税额反而上涨至30元每平方米。在河南郑州的另一处物流中心也出现高达50%的涨幅。这位负责人表示,地方自行提高土地使用税的收费标准后,公司下属的好几家子公司都因税收过高从盈利变成了亏损。

  一些通行政策上,无所适从

  一方面,车辆过路过桥费占企业运输成本高达20%以上,挤占了企业利润;

  另一方面,二线以上城市大多采取限制货运车辆进城的管制措施,导致很多企业改用金杯面包车或依维柯客车违规送货,增加了城市拥堵和空气污染。

  相关负责人表示,像促进消费升级的冷链设备冷藏车,其终端客户多为城市中的医疗机构和商超,与城市生活比较密切。建议在政策层面与普通货车进行区别,给予冷藏车辆更宽松的道路通行权。

  简政放权仍有空间

  目前管理环节的成本仍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2%左右,美国仅为3%。由于物流业涉及行政审批和许可管理部门较多,同一经营事项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审批现象。此外,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也对行政审批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相关阅读: 物流行业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 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再升级,安徽装备制造迈向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在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过程中,安徽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加快以机器人、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为代表...

    2025-07-01 21:13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5年6月23日-6月28日)
    AGV网(www.chinaagv.com)是中国自动导航机器人(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行业网站!团队拥有超过23年的行业垂直门户运营经验,多年来见证了传统内部物料搬运从粗放化、低效率沿着更加智能化、...

    2025-06-30 15:09

  • 国内首台!填补技术空白!武清交付投产!
    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迈向智能化的关键节点作为京津产业新城互联网科技产业园主导产业的代表性企业松蒙(天津)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航空发动机专用转运AGV正式投产并交付凭借毫米级定...

    2025-06-30 14:48

  • 移动机器人企业在上海设工厂:技术和产业链创新,上海的优势其他地方比不了
    位于宝山顾村的快仓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终于在上个月迎来研发人员和产线工人进驻。“现在总部有300多号人,每天车位紧张。你看,威哥来晚了也只能在门口靠一靠。”快仓国内市场总监孙迪指着一辆...

    2025-06-28 14:44

  • 天津海事局高效保障大型新能源AGV顺利出海
    6月24日,在天津海事局的全程保障下,装载着6台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新一代新能源全自动导引车(AGV)的大型集装箱运输船“青岛之星”轮,从天津港太平洋码头顺利启航,驶往新加坡。这批设备将服务于...

    2025-06-26 16:51

  • 天津首次!东疆海事硬核护航天津港首批“中国智造”新能源AGV顺利出海
    6月23日,在东疆海事局的全程严密保障下,装载着6台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新一代新能源全自动导引车(以下简称AGV)的大型集装箱运输船“青岛之星”轮,从天津港太平洋码头顺利启航,开启其远赴海外大...

    2025-06-24 09:03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5年6月16日-6月21日)
    AGV网(www.chinaagv.com)是中国自动导航机器人(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行业网站!团队拥有超过23年的行业垂直门户运营经验,多年来见证了传统内部物料搬运从粗放化、低效率沿着更加智能化、...

    2025-06-23 11:50

  • 赣州经开区数字化转型 “燎原”:AGV 小车驶进智能工厂,企业从单点突破迈向群体跃升
    在赣州经开区,数字化转型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群体跃升”。一块块中控大屏已经上墙,AGV小车路线铺设完毕进厂在即,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速设计研发……走进好朋友科技,处处散发着数字化转型的...

    2025-06-23 11:37

  • 6台申通无人车开跑“龙虾之乡”!
    在“中国小龙虾之乡”江苏盱眙,申通快递通过智能无人车配送体系,正在打造县域市场配送新标杆。随着当地生鲜电商和特色农产品寄递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传统配送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提升的服务要求,...

    2025-06-17 09:14

  • 闪亮登场!球形机器人首秀“苏超”!
    6月14日在扬州体育公园体育场“苏超”第4轮比赛赛场上扬州公安在赛事安保中部署了水陆两栖球形机器人这是该款装备首次应用于省内大型活动安保实战机器人直径为80公分重量约190公斤具备L4级别自主巡...

    2025-06-16 16:24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