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提高电池容量成世界难题 美科学家用陶瓷取得突破

2016-09-06 11:14 性质:转载 来源:参考消息网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报道称,最大的问题在于电池的存储能力。一块锂电池的重量能量密度大约为每千克160瓦时。

  西媒称,从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出发,车程大约半小时,一座奇特的建筑物呈现在眼前,下一个十年这里很有可能成为决定技术发展趋势的地方。它由两座在沙漠当中建造起来的工厂组成,看上去和任何美国郊区的购物中心没什么区别,但表象永远是骗人的。2017年,这座耗资将近50亿美元的建筑将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制造工厂。2020年在达到全部产能时,每年可以出产50万块锂电池。

资料图片: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概念图(特斯拉官网)

  据西班牙《趣味》月刊5月号报道,这就是被称为Gigafactory 1 的特斯拉首个超级电池工厂。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与日本松下公司合作,为解决困扰全世界的技术难题寻找解决方案。锂电池在问世25年后,虽然在性能上已经完善到极致,但也已经再无进步的可能。

报道称,在没有其他可行的商业选择的情况下,特斯拉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增加电池的产量以满足电动汽车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且这对于降低设备成本也至关重要。未来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的产能将相当于2013年全球的电池产量。特斯拉因此可以向市场上推出迄今为止最为经济的电动汽车。

  未来电池面临的五大挑战

  成本。材料仅仅是关系到产品最终价格的其中一个因素。液态电解质的危险性对保存和包装的要求都非常高,运输成本因此会增加。最安全和稳定的电池将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对电网中可再生能源的工作也是一种补充。

  安全性。虽然30多年来电池的效率和可靠性都有很大提高,但它依然是一种危险的设备,如果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电池仍然极易燃烧。

  数量。电池制造的全球产能每年大约为35千兆瓦时。这一数字仍无法满足电子消费品和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需求。如果想实现汽车工业园的彻底转型,以及让锂电池在电网中占有更大份额,就需要让产量翻番。

  可回收。锂电池在经过成百上千次充电和放电过程后,性能上就会下降。锂电池可以回收,但这是一个昂贵的过程,而且需要专业的劳动力。如果想减少锂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未来的锂电池开发就必须更多地关注回收这个环节。

  性能。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很低,接近于每千克150-250瓦时。为了能真正取代燃料汽车,锂电池在存储能力上就必须提高。

资料图片:Gigafactory施工现场,2014年11月4日。(特斯拉官网)

  能源是解决电动汽车成本的关键

  报道称,最大的问题在于电池的存储能力。一块锂电池的重量能量密度大约为每千克160瓦时。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每千克250瓦时,但价格不菲。作为电动汽车的驾驶者,如果想将来不再为了电池的续航能力而焦虑,就必须把电池的存储能力至少提高到每千克350瓦时。如果不行,唯一的选择就是多准备电池和增加汽车重量,或者提高电池充电的成本和时间。

  锂依然是实现质的飞跃的最有诱惑力的材料。因此,各个实验室都在集中精力做三件事:提高电池正极材料技术;提高负极材料技术;获得更有效的电解溶液,如果可以就使用固态电解质,以便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设备容量。

  硅和石墨烯:新的能源点金石

  关于电池正极材料,最有前途的要属用硅结构代替石墨。在充电过程中每克硅吸收的锂离子10倍于石墨材料,但问题是更大量的吸收就意味着更大量的扩散。斯坦福大学正在试验使用纳米硅结构,这种材料可以受控制的扩散,但是距离进入商业化阶段仍需要继续多年研究。

  另一种选择是用科学界一直在谈论的石墨烯代替石墨作为正极材料。这种堪称“奇迹”的材料由纯碳组成。由多层一个原子厚度组成的石墨烯正极吸收的离子量更大,因此在相同重量下可以制造出双倍的电池容量。但是,这种材料也依然存在一些今天的石墨电池同样有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碳对于充电过程而言并非一种理想材料。

  负极材料的更新换代则取得了更好的成果。通过一些纳米材料,多个实验室都实现了更加有效地缩短离子在正负极极片之间流动的距离,从而提高充电速度。

  电解质:液态到固态的跨步

  但是未来电池最大的变革将是创造新的电解溶液。从液态向固态电解溶液的跨步将让电池变得更加安全。这样既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电池容量,还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充电。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生产这种固态电池,有的已经进入商业推广阶段。

  巴黎的汽车租赁公司BlueIndy就提供采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租赁服务。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仍然昂贵,而且目前任何一种固态材料都无法证明在效率上能优于液态电池,而且某些固态材料还受到温度的限制。

  最有发展前景的一个研究方向是陶瓷材料。马里兰大学已经研制出了高传导率的方法,可以制造出更加轻便和高效的电池。该大学工程学教授埃里克·瓦克斯曼指出,这种材料的电池更加安全,符合现今从燃料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的市场要求。马里兰大学的研究项目已经吸引了包括美国航天局在内的很多机构。美国航天局认为能够解决未来空间任务中的能量储存问题。

  容量更大、充电时间更短的电池将让交通运输和消费电子产品都经历革命,但其最大的影响则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随着光伏和风力发电的成本日益降低,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全球日益普及。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板可以间断性地产生电力,在电力需求低时作为电网的补充。夜间通常是人们的用电高峰。在这样的时段,仍然必须依靠油气能源或核能作为主要能源的发电站提供的电力。能够高速充电和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可以弥补电力系统的缺陷,在白天储存电力供人们夜间使用。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 为什么逆向物流是配送优化的下一个前沿?
    波动的关税和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政策正在挤压本已微薄的零售利润。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快捷便捷服务的期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零售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既要控制成本,又要确保顾客忠诚度...

    2025-10-13 10:13

  • IFR:全球工厂机器人需求十年内翻一番
    德国法兰克福,2025年9月25日——《世界机器人2025》工业机器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安装机器人数量将达到54.2万台,是十年前的两倍多。年安装量连续第四年超过50万台。2024年,亚洲占新增...

    2025-10-13 10:09

  •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的10项新兴技术
    刚刚发布:世界经济论坛关于未来三到五年可能产生影响的十大最重要的新技术的报告。与往年一样,世界经济论坛将于2025年发布一份关于十大重要新兴技术的报告:《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该报告...

    2025-10-13 10:08

  • 迈向全球舞台:中国移动机器人厂商加速国际化浪潮
    近年来,中国移动机器人行业经历了惊人的成长,从电商物流驱动起步到如今面向全球扩张。国际行业调研机构《Interact Analysis》在其最新报告《中国移动机器人厂商的全球化进程》(The globalizat...

    2025-10-13 10:05

  • Z世代的工作正在消失:人工智能自动化如何重塑劳动力?
    (Z世代(Generation Z)通常指1997—2012年出生的人群(中文语境常与“00后”近似)。他们是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平台的“原住民”,信息获取更碎片化、图像化,偏好短视频与高互动社区。价值观上更...

    2025-10-11 11:47

  • 德铁信可CEO David L. Buss:自动货运如何改变物流?
    除了全球供应链持续存在的问题外,美国物流行业还面临着卡车司机持续短缺和运输成本上涨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燃油成本以及公司为吸引司机而提供的更高工资和福利。随着消费需求...

    2025-10-11 11:42

  • 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穗成功举办
    ▲照片直播回顾2025年10月10日上午,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大酒店隆重举行。展会由广州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汉诺威米兰佰特展览(广州)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正...

    2025-10-11 11:24

  • 工业自动化浪潮澎湃:多地成果凸显,发展新篇待启~
    近期,工业自动化领域捷报频传,多地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耕与突破,交出了亮眼答卷,不仅彰显了我国产业升级的显著成效,更为全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山西三家工厂入榜成升级标杆在全...

    2025-10-11 11:22

  • 《sciencedirect》:基于人工智能的室内环境中自主移动机器人定位改进方法
    概述室内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的应用大幅增长,因为它们能够集成各种传感器、保持较低的运营成本、易于部署,并表现出卓越的机动性。尽管如此,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导航仍存在巨大挑战,可能会阻碍 ...

    2025-10-10 09:52

  • 视觉SLAM改变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导航
    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 是一种尖端运输机器人,专门设计用于在汽车、物流、消费品和其他工业流程等各个行业中自主移动负载。除了通过在工作站或存储区域之间自动移动原材料、零件或成品来显著提高...

    2025-10-10 09:38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