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美的收购库卡背后,带着镣铐跳舞

2016-07-06 17:33 性质:转载 作者:庞璀驰 来源:羽扇观经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但是,一次成功的收购能被再一次模仿吗?很难说,因为当年北京第一机床的收购包含了此次美的集团并没有拿下的技术转让协议。

  另外,一位在德国的业内人士也向笔者表示,由于美的的国际并购策略欠缺成熟,对行业了解不深,导致对库卡集团的估值偏高,在加大自身成本的同时,也抬拉了中国公司未来在德国并购的行情。而且由于美的“技术型公司”形象并不清晰,未来在整合公司发展方向上,可能面临很大挑战。

  被忽视的主动权

  按照中科大风云学会研究员郭晓明在《美国生产率负增长与全球经济碎片化》一文中的观点:“提高生产率,需要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需要全球大市场。历史上工业革命,无不需要全球市场背书。科技产业有规模经济特点,生产一千个产品是一个发明,生产一千万个产品也可以是同一个发明,但后者每个商品的研发成本只是前者的万分之一。科技成分越高,研发成本越高,需要的市场也越大。”

  而现在,全球最大的一个市场,无疑是有着13亿人口和巨大购买力的中国市场。

  为什么德国日本法国这些最先开发高铁的国家现在逐步被中国超越,就是因为他们国内的市场过小,导致产量也很少,这样前期巨额的研发费用摊到每一辆列车上就会使得单位成本变得异常的高。而中国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的批量化大生产,所以能迅速地降低单价,单价以降低又能扩大市场的需求,扩大的市场又能够为下一代技术提供支撑,这样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有优势的正循环。

  机器人市场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在需要机器人进行生产的国家,都是人力资源相对较高的国家,例如欧美或者日本,还有人力资源价格也在慢慢往上涨的国家,例如中国。

  别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像印度和越南之类,本来的人力成本就低于机器生产成本,所以对机器人的需求并不强烈,反而会排斥机器进行生产,因为那会夺走民众的工作机会。

  说白了,现在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情况就是,富国市场饱和,穷国买不起也不需要机器人。如果库卡想冲出红海,那就只剩下中国这个市场了。

  一个缺少德国库卡的美的集团,可能只会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少一个增长点,但是一个缺少中国市场的库卡集团,会死。孰轻孰重,不言而喻。从这个角度而言,美的集团跟库卡达成的妥协,并不能说交出的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海外并购宜借鉴“均势制衡”战略

  中国经济需要转型,这注定了本国不单止需要一些扎扎实实去进行独立自主研发的企业,同时也需要另一些有足够现金流的企业去收购国外高端领域的技术型企业,但是对于收购的时机和收购策略的实施,绝大部分中国企业还略显稚嫩。

  中国现在的产业链条是逐步从中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拓展,而中高端制造业在这几十年来一直由日德的企业把持着,从企业战略层面而言,只要任何有志于进行技术升级的企业,外国的中高端企业都是可能的竞争对手,给对手仁慈和妥协,就是对自己的伤害。

  中国企业能够吞下这些已经在各自领域深耕数十年企业的机会就在于其本国市场自身发展的规模瓶颈叠加资本主义周期性的金融股灾。

  像这次英国退欧造成金融大动荡,本来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借口去压低库卡的收购价,迫使德国的管理层接受来自中国资本方更严苛的条件,甚至从商业并购的角度,应该试探性地向同类的英国企业进行接触,就不至于使自己置于一个被动的境地。

  英国在欧洲大陆进行了数百年的“均势制衡”外交政策同样适用于未来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随着欧盟的分裂倾向越来越明显,欧洲的共同市场一定会进一步萎缩,越来越小的市场将无法给技术层次越来越高的中高端制造业公司提供生存土壤,这时谁能够越早得到中国企业的协助,就会在日后获得越大的竞争优势。

  时间和主动权都在中国的企业这一边,而不在欧洲的企业。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应该好好利用自己掌握的主动权,去为国家和企业的产业升级做更长远的规划。

  好消息是,有一些中国企业正准备抓住这样的好时机。英国公投之后,对于海外市场并购和投资,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表示,复星今年将多看一些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机会;华为也已经确认,将继续推进在英国的一笔10亿英镑投资。

123下一页
相关阅读: 美的 库卡 KUKA 收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