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砥砺奋进谱初心 海阔扬帆新征途——记航海学院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

2019-07-12 14:56 性质:转载 作者:西工大新闻网 来源:西工大新闻网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航海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新时期我海军“近海防御和远海护卫”相结合的战略需求,围绕水下攻防及军民融合智慧海洋建设,以团...

  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航海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新时期我海军“近海防御和远海护卫”相结合的战略需求,围绕水下攻防及军民融合智慧海洋建设,以团队建设为抓手,积极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工作,争创一流成果。其中,“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多年来,精心育人,潜心科研,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新型水中兵器、新概念水下航行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型号研制等方面做出了卓著业绩,荣获国家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团队创始人徐德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艰难创业,大风大浪写春秋

  “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创建于1998年,是由贷款搞科研起步的。

  世纪之交,海洋权益、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争夺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的斗争日趋激烈。我国享有主权与管辖权的海域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这片“蓝色国土”是陆上国土面积的30%。海洋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必须征服的战略区域。对于和平崛起的中国,走向深海大洋,向海洋要发展、要安全,是时代的召唤,也是21世纪国家发展战略极其重要的内容。

  “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创建伊始,就聚焦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在没有任何支持、没有实验条件的情况下,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对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锐敏性把握,开始致力于一种新型水下航行器的先期研究。

团队研制的某型水下航行器

  由于这个项目立意新,技术先进,创新跨度很大;项目一经提出,就受到行业内不少人的质疑,先期联系好的协作单位也认为投入太大、风险太大,婉转拒绝;而要得到上级机关的支持,又必须拿出翔实的实验结果。因此,没有立项,没有经费,这对于团队成员来说是一个很大也很现实的考验。

  没有研究经费,团队创始人徐德民教授决定贷款把事业干起来,先期自行贷款160万元。贷款搞科研,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意味着研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知道,当时他们的个人月工资才六七百元啊!就连场地和设备条件也非常地差……这样的起步,何其艰难!在此阶段他们没有福利,没有津贴,更没有年终奖金,还要按期归还高息贷款。科研最需要的笔记本电脑,当时一台也没有,他们只得想方设法地去借。外出调研、赴实验地,他们都默契地遵守着一个不成规则的规则:每一次的试验,每一个人无论去哪里,从不坐飞机,只乘火车和汽车前往。团队成员们付出了无与伦比的艰辛和心血。

  时间紧迫,他们就加班加点,每天超过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着。因此,生病也好,星期天、节假日也罢,他们总是把点滴的时间用在项目研究上。2001年底,农历新年已悄悄临近。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他们,哪有心思过年呀,他们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做起了很多的单项试验,有跑船试验,有模拟试验,有动力试验……直到除夕,风尘仆仆的他们才告别工作岗位。大年过罢,他们很快又入驻合作伙伴中船重工昆船公司,与该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又继续着没节假日、每天超过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直到两个月的调试完成。

  2004年,产品终于迎来与军方合作的海试。这一天,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是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海试团队来说,则是一次生死考验:在当天的海试中,系统监测到航行器没有进入预定轨道,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航行器打捞上来时,顿时发现了极为危险的信号,电池能量正在非正常释放,航行器温度异常升高,外壳颜色由橘黄色逐渐变成红色,舱段连接处还冒起了烟,这意味着它随时有可能爆炸!舰长立即下达了疏散命令。然而,为了保护舰艇和人员得安全,同时找出故障原因、进一步完善装备,必须派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切断产品外壳上的应急开关。千钧一发之际,究竟谁去?按试验规定,团队和军方代表需各派一人火速为航行器排除故障。“别慌,按规定来!” 团队带头人宋保维教授挺身而出。他所指的规定,是当时团队内部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万一哪天试验中发生危险,所有未婚的、结婚没生孩子的、是家中独子的都不允许上!没想到,这“万一”真的发生了!他们距生死仅一步之遥。宋保维按章照规“出牌”了:由自己和军代表去执行“排障”,也就是说,危险降临时,他选择了与死神相拥。于是,一场揪心不已的等待开始了。“排障”过程揪着在场人的每一根神经,面对抱着“炸弹”的两个血肉之躯,无不感到生命的脆弱……直到爆炸危险被排除,大家才长长地吸了一口气。

  经过大海一次次对产品的考验,团队研制的某型自主水下航行器终于实现量产,并装备部队,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历练出志存高远、团结和谐、甘于奉献的坚强团队。受团队精神的同化和凝聚,人人胸怀理想、心有大我,在教学科研活动中默契配合,昂扬奋进。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熏陶,团队人才辈出,有的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的成长为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青年拔尖人才”等等。团队先后被授予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并荣获“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

“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成员合影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著华章

  立足创建双一流大学,团队老师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和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努力践行习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的指示精神,致力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团队坚持“以学生为根、学术为魂、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构建了结合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培养体系。利用科研经费建设的实验设施全部对学生开放,为学生科技创新研究和科技制作提供优良条件;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教材和课堂,使学生高起点地了解科技发展前沿知识;团队所有科研项目都吸引学生全程参与,使学生在完成科研项目中锻炼能力、成长成才,同时学生对项目的推进也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科研和人才培养互相作用、相辅相成。该项目获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团队成员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编写教材,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科技创新竞赛。因为科研任务繁重,团队成员经常要外出做试验,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业,团队组成了几个教学小组,每个小组的老师共同负责一门课程,某位主讲老师出差,马上就有其他老师补上,因而从没有出现因老师出差调课的现象。在教学活动中团队成员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团队组建的“鱼雷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鱼雷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出版教材专著16部,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团队成员所指导的本科生班被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2名博士生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所指导的学生在水下航行器国际挑战赛、全国挑战杯、全国海洋航行器大赛等竞赛中获金奖、银奖50余项。

团队带头人宋保维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团队成员恪尽“传道、授业、解惑”之职守,严谨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不但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且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他们作出表率和榜样。如徐德民教授更是高水准严把关。首先从选题抓起。选题是做论文的第一步,只有找到合适的、可驾驭的而又有理论深度和实际意义的选题,才能做出优秀的论文。因此,徐德民教授对论文的选题严格把关,不属于最前沿的不具备一定难度的论题,就绝对不能作为论文选题。

  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从理论依据到公式推导,他都细致入微地给学生以指导,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结果他都要亲自去还原一遍,确保准确无误之后,他才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当一本本已经成稿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乃至本科生论文在他的案头堆积如小山的时候,徐德民教授颇有耐心地一句句、甚至一字字地推敲、斟酌,就连一个不当的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每当说起这些事,他的学生都充满感激。徐教授不但教给他们知识,还用这种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精神深刻地影响和鞭策着他们,这无疑会成为他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多年来,团队获得了多个人才培养奖项。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徐德民、宋保维、潘光等教学名师。

坚守初心,开启航海新天地

  “实现中国的海洋梦”,是这支团队创立近20年来始终不忘的初心。也正是他们对这颗初心的不逾坚守,在科研工作的不断突破中,开辟了中国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系列化发展之路。

  团队锁定国家重大需求,先后在国内率先提出多型新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概念与技术方案,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作为总师和第一副总师单位完成3个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均已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实现了我国水中兵器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研制现场视察指导,对研制成果和军事意义给予高度评价。

  团队在承担多项国家工程型号研制任务的同时,重视基础研究,努力解决国家海洋工程领域重大战略需求的一些科学问题。如在国内率先提出优化水下航行器力学性能的解决方案,成果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发表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为远航程、长航时水下航行器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创建了鱼雷多学科优化设计可靠性理论体系,并出版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关于鱼雷多学科优化的《鱼雷多学科优化设计理论与应用》和第一部关于鱼雷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鱼雷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等著作;同时创建了利用仿生结构构筑无限边界气环,实现水下气膜层高效稳定封存的技术,取得显著减阻效果,为解决目前仿生超疏水材料减阻失效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团队积极探索和推进校企合作模式,与中船重工集团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联合成立了昆明海威机电技术研究所,共同承担我国第一型远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研制任务,学校作为总师单位,负责水下航行器的设计研究,昆船公司进行工程实现,双方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使项目以比预期快得多的速度完成国家定型和批量生产,受到了上级机关的高度赞誉。更重要的是,为昆船公司锻炼了一批水下航行器研发的技术人才,极大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在不断探索保卫祖国领海的国防装备的同时,团队的民用项目也始终没有止步。2016年,团队与西安天和防务公司联合研制的50公斤级便携式自主水下航行器通过海上实航验收,并首次形成了产业化能力。标志着我国在微小型水下航行器方面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拥有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工程化产品,也标志着团队在水下航行器的民用领域实现质的飞跃。央视一套、央视十三套、央视四套等进行了专题报道,并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特等奖。

团队研制的50公斤级便携式自主水下航行器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取得了足以傲人的诸多科技成就,除产生了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等外,还成长出诸如军委科技领域专家、主题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总装备部水中兵器专业组成员、海军水中兵器专家组专家、国家军口863责任专家等一批国家级专家,可谓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双丰收。此外,还形成了顶层设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四位一体”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建设了水下信息与控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信部水下运载技术重点实验室、水下自主作战平台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等支撑平台,拥有大型多功能综合试验水池,为团队发展持续不断地注入新动能。

  “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决心进一步做大做强,近期再吸引、培养10名左右的青年才俊,依托“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水下信息与控制”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长航程高精度水下航行器、新型高效水下滑翔机、仿生低阻水下航行器等前瞻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大型多功能综合试验水池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航海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新目标为指引,继续实施学院管理模式改革,以国家战略为牵引,加强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促进高质量研究,形成基层学术组织和动态团队组建相结合的科研合作模式,推进“学科带头人+团队”的师资配置方式,争取重大科技计划,以乘风破浪的进取之志、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为早日实现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4年3月25日-3月30日)
    AGV网(www.chinaagv.com)是中国自动导航机器人(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行业网站!团队拥有超过23年的行业垂直门户运营经验,多年来见证了传统内部物料搬运从粗放化、低效率沿着更加智能化、自主...

    2024-04-01 09:19

  • 进击的“无人工厂”,智能制造大显身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即日起,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开设专栏“强信心·勇突破...

    2024-03-26 09:12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4年3月18日-3月23日)
    AGV网(www.chinaagv.com)是中国自动导航机器人(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行业网站!团队拥有超过23年的行业垂直门户运营经验,多年来见证了传统内部物料搬运从粗放化、低效率沿着更加智能化、自主...

    2024-03-25 09:20

  • 引入AGV无人搬运叉车前应该进行的有效沟通
    agv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人化、智能化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其中,AGV无人搬运车以其高效、准确、灵活的特点,逐渐成为物流行业的超能英雄。AGV小车小车又叫无人搬运车,自动导引车,移动搬...

    2024-03-25 09:07

  • 中国叉车网(www.chinaforklift.com)、AGV网(www.chinaagv.com)新闻中心3月19日(德国当地时间)上午9点,一年一度的国际内部物流展会-Logimat 2024在德国斯图加特准时开幕。在12万5000平方米(10个...

    2024-03-20 11:40

  • 加“数”提质——从“解放双手”到“聪明大脑”
    偌大的洁净车间里,最忙碌的“工人”当属穿梭不停的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小车:从原材料供送到成品电池片搬运,500多米长的智能化生产线、十几道工序,搬运工作全部由它们负责。图为AGV(智能搬运...

    2024-03-20 09:37

  • 中国AGV网本周热点回顾(2024年3月11日-3月16日)
    AGV网(www.chinaagv.com)是中国自动导航机器人(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行业网站!团队拥有超过23年的行业垂直门户运营经验,多年来见证了传统内部物料搬运从粗放化、低效率沿着更加智能化、自主...

    2024-03-18 09:43

  • MODEX 2024 | AGV & AMR新品亮相
    由美国物料搬运协会(MHI)主办的、两年一度的Modex 2024于当地时间3月11日在美国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Georgia World Congress Center(佐治亚世界大会中心)开幕。Modex又被称为美国亚特兰大...

    2024-03-18 09:39

  • 动态风采:中国移动机器人军团闪耀亚特兰大MODEX 2024(一)
    Modex每年都在不断壮大,2024年也不例外。展会将于2024年3月11日至14日在亚特兰大乔治亚世界会议中心(GWCC)展出超过1,100件展品,占地超过570,000净平方英尺。MODEX是一个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物流和供...

    2024-03-12 10:29

  • Modex 2024展现了机器人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融合的新兴趋势
    Modex 2024于3月11日在美国亚特兰大的Georgia World Congress Center开幕,将一直持续到14日。这是北美最大的国际供应链博览会,汇集了1200多个展商,展示了制造、供应链和运输操作的全方位设...

    2024-03-12 09:33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