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智能技术 > 正文

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人类智能?

2016-12-18 09:46 性质:转载 来源:华为
免责声明:AGV网(www.chinaag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目前,人工智能基本分两种流派,即所谓的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可以制造出与人同等智能的机器,而且这种机器拥有感觉、知觉以及自我意识,甚至具备自我发展和进...


目前,人工智能基本分两种流派,即所谓的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可以制造出与人同等智能的机器,而且这种机器拥有感觉、知觉以及自我意识,甚至具备自我发展和进化的能力。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出这样的智能系统。现实中制造的机器可能在某些方面看上去与人有同等的智能,但并不真正拥有智力,也没有自我意识。

不管你支持哪种流派,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机器还远远没有达到人类的智力水平,因为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首先是领域限制。目前的人工智能主要使用数学工具,依据有限的规则处理有限的命令。但在很多情况下,潜在场景和参数的数量都是无限的,要想克服这一问题,唯一能做的就是限制AI的使用场景。

其次是因果关系。目前最先进的AI技术建立在复杂的模型之上,可以借助海量的计算能力和数据来模拟相对较弱的模式和相互关系,但却难以解决因果关系问题。以二战轰炸机为例,人们发现,从战火中返航的轰炸机的机翼部分中弹最密集,就想当然地认为应该在这个部位加强装甲。但犹太数学家Abraham Wald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弹孔最稀疏的引擎部位才是要害之处。这是因为,被击中要害的飞机根本无法返航,进入统计样本。可见,计算机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不会像人那样具备抽象思维,所以无法揭示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第三个问题是,晶体管和神经元天生就不平等。认为计算能力就等同于智力,未免想得太过简单。虽然晶体管的处理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神经元,但信息提取效率却差得多。我们目前还没有彻底了解人脑的运作,在推理、抽象、概括、意识、做梦、记忆、想象、量子波方面,还有很多奥秘没有解开。复制我们尚未完全搞懂的东西远非易事。

既然强弱问题如此复杂,咱们还是谈点简单的,来看一看智能应用的体验和效果。

EAI为具体任务而生

EAI既可以理解为Educa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受教式人工智能),也可以理解为Educated Application Intelligence(受教式应用智能),拥有应用限定、用户教育、自学习推理能力,以及智能进行判断等特点。其目的是帮助人更高效、更好地完成具体任务或任务集。基于EAI理念的智能系统不会拥有意识,也不需要拥有同人一样的智能与智慧。很多应用系统通过EAI的理念来构建之后变得更加实用,比如大家常见的智能管家机器人、旅行翻译系统等等。

智能管家机器人可以从事家居管理、室内清洁、物品搬运、安全保障等工作,还能与主人进行简单的对话和沟通。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接受不同用户的教育,机器人可形成不同的个性化系统。比如,机器人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形成不同的个性化系统。

旅行翻译系统可在用户旅行时帮助其与外国人进行自由的交流。当用户识别到翻译错误时,可以反馈给系统,系统将直接记住正确结果,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最终成为用户贴心的翻译。

人工智能将来会不会实现与人类同等的智能,并取代人类智能,没人知道答案。但作为智能工具的EAI,必然会大幅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